第19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运用历史解释,识记理解二战后各国对经济的调控只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能排除危机。2.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福利国家实施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其发展程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知识点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背景(1)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深刻教训。(2)受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2.表现(1)大垄断集团和国家政权更紧密地结合起来。(2)国家政权深深地介入到经济的各个层面。3.作用(1)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危机和阶级矛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高速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期”。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通过国家权力大力干预经济,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根本的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未改变。知识点二“福利国家”的出现1.出现在二战后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西方国家普遍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建立“福利国家”制度。2.特点(1)资金: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2)种类:主要包括医疗、失业、工伤、养老保险、住房和教育保障等。3.实质“福利国家”制度是由政府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4.评价(1)积极性:在保障居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2)局限性:会导致政府开支的扩大,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5.对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减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社会福利的规模。知识点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1.原因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新科技革命,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经济快速增1长。2.表现(1)二战结束后,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2)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起,第四产业即信息产业迅猛发展。①推动因素:信息技术革命。②影响: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③表现:美国处于领先地位。1993年颁布《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3)就业结构中第一、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减少,第三、四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3.趋势经济结构日益趋向服务化、高技术化。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史料一我们社会的私人资本家不大愿意投资于我们因国内外形势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生物学过程的原理以及其他很多问题,需要大量的经费而且要冒风险,因此,这种经费是私人企业所不愿意承担的。——金斯伯格《科学革命是挑战和希望》[解读]“私人资本家不大愿意投资于……科学研究工作”是史料一的中心思想。[思考]史料一反映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提示】科学研究投资大、风险高,私人资本无力或不愿进行,只能由政府承担。史料二这些国家在医疗方面全民免费,无论城乡,不分人群,一律平等。即使是在格陵兰岛上的爱斯基摩人,如得大病,也由飞机接到首都住院,不但免费看病,还管一日三餐。教育方面,从小学到大学,学费全免,每位18岁以上的大学生发放3000克朗(与人民币1∶1.1)的生活补贴。——王铁群《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解读]关键信息“医疗方面……一律平等”“教育方面……学费全免……生活补贴”从两方面说明了福利制度的内容。[思考]史料二体现发达国家福利制度呈现出什么特点?【提示】福利种类繁多;福利覆盖面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的表现和实质(1)表现①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②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③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2)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是资本主义为克服危机、缓和矛盾而寻求自我调节的结果。多角度认识“福利国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