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中地理4.2山岳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3.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4.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教学难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大力量,而且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地球表面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在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分布着很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山脉。那么这些不同形态的山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岳的形成(板书)【板书】第二节山岳的形成【介绍】山岳又称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骨架。山岳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板书】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29的“褶皱剖面”示意图)[提问]:从这幅图片中,你看到岩层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回答]: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褶皱)[提问]:那岩层为什么会弯曲呢?[学生回答]:因为受到了挤压。[提问]:这种挤压又是来源于什么呢?[学生回答]:地壳运动[小结]:好,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我们称之为褶皱。由褶皱岩层所组成的山体称为褶皱山。[讲述]: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山都是褶皱山,比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设问]:为什么坚硬的地壳会发生褶皱呢?科学家用板快构造理论进行了解释。这一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岩石圈是由若干个板快组成的,这些板快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之中,在相互接触的地方板快发生碰撞容易形成褶皱山脉。我们把褶皱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岩层弯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岩层向上拱起,我们称之为背斜;一种是岩层向下弯曲,我们称之为向斜(板书)[提问]:根据所画的图,大家推测:像背斜这种地质构造可能会行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呢?向斜又可能会行成什么样的地貌呢?[学生回答]: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的。但有的时候恰恰相反,背斜由山岭变成于谷地,而向斜由谷地变成了山岭,这是怎么回事呢?(如:79页的图4.10。用黑板擦把背斜上部擦去一部分,把向斜上部用粉笔添绘上1一部分,变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态。)【教师讲解】这是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果。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所以就有可能变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比较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可见,背斜成山也可成谷,向斜成谷也可成岭。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形态上来判断背斜或向斜。背斜顶部被侵蚀后,下面的岩层裸露出来,所以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无论岩层怎样变形,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或向斜,都是可靠的。(画图讲解)过度:我们学习褶皱山(背斜和向斜)的构造有何用处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