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了解褶皱的概念、成因,认识褶皱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2、背斜、向斜对地貌的影响及判断,了解断块山、火山的成因特点【教学重点】了解褶皱的概念、成因,认识褶皱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教学难点】背斜、向斜对地貌的影响及判断。【新课学习】(导入新课)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一)褶皱山1、褶皱的概念:。2、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是和。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未侵蚀地貌侵蚀后地貌背斜向斜①未侵蚀地貌②侵蚀后地貌示意图附: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或岩层的弯曲判断背斜、向斜,不能仅仅看所形成的地貌3、褶皱山: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4、板块构造学说①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②板块内部较稳定,交界地带不太平,火山、地震常发生③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生长边界),地壳会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果板块发生相对运动(消亡边界),就会相互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如:红海、大西洋处于生长边界处,面积将不断扩大落基山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处,安第斯山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处,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处。15、背斜和向斜的实践意义(二)断块山1、断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断层示意图:2、位移方向①水平方向:错断原有的地貌,派生若干地貌②垂直方向:A上升岩体发育成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下降岩体发育成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主要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4、断层的实践意义(三)火山1、概念: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形成火山。2、火山的构造:火山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有时积水会形成_______,如____________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一般由多次喷发而成,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小。3、火山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交界处,多火山)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交通方式:优先建造______、其次_________构造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向斜良好的储水构造,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确定钻矿位置煤、铁矿往往在向斜地下,因背斜顶部受侵蚀,矿石可能被侵蚀了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水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建水库易漏水22、线路分布:线路选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3、线路方向:往往需要_________前进自我评价:自主学习(自觉完成需他人督促完成没能完成)与同学协作(积极主动参与并发言听别人讲没有参与)课堂参与度(认真听讲并思考能听大部分及思考偶尔听及思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