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必修5课题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主备人集体备课教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分析评价课文观点。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由举书中例分析作者如何正确运用例证法:过程方法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学习本文由实例引入,中间才牵出中心论点的写法,以打破中学生写议论文总爱在开头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精神。教学重点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由举书中例分析作者如何正确运用例证法。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以克服中学生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的流弊。课型新授主要教学方法自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手段与教具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要学会正确运用例证法。教学反思武威第三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续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改一、文本探究(一)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成果。(二)学生小组上台展示(一人为代表,其他人补充)探究论题一;郭沫若改字你是没骨气的文人!你这没骨气的文人!(1)郭沫若是怎么看待“你是”,和“你这”这两个句式的区别的?(2)既然郭沫若觉得“你这”的句式表示坚决的判断,所以他又对另外一个句子也做了改动,我们看看,这个句子改动如何?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3)由此,给我们的启示什么?你还能列举类似的例子吗?教师小结补充:句式不同感情不同2、王若虚改字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1)朱先生怎么看待王若虚的改动?改动的句子失去了什么意味?(2)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教师总结补充:繁简不同,意味不同探究论题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1)后人多赞美韩愈的“敲”用得好,作者对此怎么下结论的?(2)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样的意境?(3)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你能列举诗歌中炼字的例子吗?教师总结补充:字眼不同,意境不同探究论题四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1).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2)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3)诗中表达诗人什么的情趣?4)用的修辞手法?5)由此,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教师总结补充:联想与否,意蕴不同(三)小结四个例子。(1)四个例子,四个角度;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繁简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联想与否,意蕴不同。(2)看了朱先生对四则材料的咬文嚼字,你觉得,文学的语言要怎么样?(叫学生说)师:文学的语言要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要能够把自己想要说的通过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心情写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状态下写什么样的文章。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福楼拜(法国)(3)用四个例子阐明这个观点的方法叫什么呢?例证法板书:准确表达------例证法(正反)6、朱先生不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他还给了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大家读第七、八自然段,找出他的观点。(叫学生说)明确:语言要创新,不能走套板反应。就是韩愈的那句话“惟陈言之务去”(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