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新课标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一、内容和解析1、内容:本框下设三目:第一目“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二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目“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解析:第一目通过一份共产党员光辉典范、杰出代表名单和一位被誉为“为民书记”的郑培民、一位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贡献一生的模范教师方永刚的事迹简介作为情境导入,营造了对党深情热爱的氛围。第二目说明中国共产党是科学理论武装的党。第三目教材首先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其次阐述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目标和解析1、目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内容。(2)理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深远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表现。2、解析:(1)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2)结合“探究与共享”思考“三个代表”及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三、问题诊断分析:在讲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觉得抽象,所以在教学上首先要讲清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他没有特殊的利益。其次要利用一些实例讲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政治学科的特点是内容多、时代感强,本节课的知识可以在计算机的支持下,选取典型材料帮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回顾所学知识本节知识梳理目标检测配餐作业(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方式,。这节课是上节课内容的深化,就是从指导思想方面了解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二)进行新课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6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问题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从几十个人发展成为拥有七千多万党员,领导13亿人口的中国的执政党?改革开放以来,党取得了那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共产党人怎样当好人民的公仆、时代先锋?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它能得到长足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作为共产党人应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1问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什么?见教材P67问题3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核心内容和精髓分别是什么?见教材P67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当然,邓小平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问题4、“三个代表”的内容、主题及本质是什么?见教材P67“三个代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