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点专练(八)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2)(选择题)(时间:20分钟分值:48分)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北京101中学检测)对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可分别用含有35S、32P的培养基来培养噬菌体B.35S标记组中沉淀物也有一定的放射性,与保温时间过长有关C.该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D.该实验能够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应分别用含有35S、32P的培养基来培养大肠杆菌,然后分别用两类大肠杆菌来培养噬菌体,A项错误;35S标记组中沉淀物也有一定的放射性,与搅拌不充分有关,与保温时间无关,B项错误;该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项正确;该实验能够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项错误。]2.(2020·湖北名校联盟联考)RNA聚合酶Ⅱ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类酶,它可催化mRNA的合成,但不能催化tRNA等的合成。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内的mRNA和tRNA主要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B.催化合成mRNA和tRNA的酶存在差异,但是所需原料相同C.真核生物在基因的表达过程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D.RNA聚合酶Ⅱ可能在原核细胞的基因转录过程中不起作用C[真核细胞中,mRNA和tRNA的合成都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A项正确;合成RNA的原料都是核糖核苷酸,B项正确;真核生物在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是先转录再翻译,C项错误;原核细胞中的RNA聚合酶是另外一种酶,D项正确。]3.(2020·承德一中检测)在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中能正常完成的生理活动有()①核DNA→核DNA②合成RNA聚合酶③mRNA→蛋白质④K+自由扩散进入细胞⑤染色质→染色体⑥[H]+O2→H2O⑦H2O→[H]+O2A.①③⑤⑦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③⑥C[核DNA→核DN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而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不能分裂,不能进行DNA的复制,①错误;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能进行基因的表达,能合成蛋白质类的酶,②正确;mRNA→蛋白质表示翻译,所有正常的活细胞都能进行,③正确;K+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④错误;染色体在分裂间期呈染色质状态,进入分裂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而根尖成熟区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⑤错误;[H]+O2→H2O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⑥正确;H2O→[H]+O2表示光反应阶段,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⑦错误。]4.(2020·山东模考)研究人员用三种基因探针,通过分子杂交技术分别对某动物三种细胞中的mRNA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种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不同B.有杂交带出现表明相应基因发生了转录C.用上述探针分别检测三种细胞的DNA,实验结果不变D.可用mRNA逆转录产生的DNA制作相应基因的探针C[三种基因不同,三种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也不相同,A正确;由题意可知,用基因探针检测的是三种细胞的mRNA,若出现杂交带说明该细胞中出现了mRNA,即细胞发生了特定基因的转录,B正确;三种细胞来自同一生物体,则三种细胞所含DNA相同,若用上述探针检测三种细胞中的DNA,均会出现杂交带,C错误;分子探针可以通过逆转录过程获得,D正确。]5.(2020·北京期末)桦尺蠖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研究环境对桦尺蠖体色的影响,选择大量消耗燃煤的工业污染区和非污染区,对不同体色的桦尺蠖进行两次捕获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本研究中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来获得相关的数据B.位于两个不同区域的桦尺蠖的浅体色基因频率相近C.结果支持桦尺蠖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逃避天敌D.结果可以说明地理隔离是产生新物种的重要原因C[对桦尺蠖进行两次捕获和统计应采用标志重捕法获得相关的数据,A错误;依题图中数据可知,非工业污染区的桦尺蠖的浅体色基因频率大于工业污染区的桦尺蠖的浅体色基因频率,B错误;实验结果支持桦尺蠖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逃避天敌,C正确;依题文分析,实验结果不能说明“地理隔离是产生新物种的重要原因”,D错误。]6.(2020·皖南八校联考)下列关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