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黔东南州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4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主基调主战略,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运行平稳、转型加快、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一)坚持稳中求进精准发力,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统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01.71亿元,增长14.4%,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gdp首次超过3000美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3亿元,增长26.8%,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8亿元,增长26.5%。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5亿元,增长14%。财政总收入完成130亿元,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8.5亿元,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08.7亿元,增长10.6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0990元和6139元,分别增长10.8%、14.7%。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5%。继财政收入2013年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后,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又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二)坚持结构调整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19.1:30.8:50.1调整为17.7:30.6。51.7。工业经济、城镇人口、民营经济、文化产业比重分别达到21.1%、35%、53%、3.8%。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实施商品材采伐指标减半、取消冶金行业电费补贴、煤矿企业关停并转等重大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2户98.4万吨。第1页共17页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专业园区。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规模化发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户。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4.1%。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加快推进。粮食总产量119万吨,为“十二五”以来最高水平。新增茶园5.3万亩、中药材4.4万亩、商品蔬菜5万亩、蓝莓3万亩、油茶2.4万亩,收购烟叶41万担,肉类总产量19.4万吨、水产品4.5万吨。32个省级示范农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入驻企业17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6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家、家庭农场350户、专业大户350户。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增长。施秉云台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侗族服饰、苗族鼓藏节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达到53项,居全国市州第一。新增51个中国传统村落,达到276个,占全国总数的10.8%,居全国市州第一。大型歌舞剧《仰欧桑》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成功举办2014年环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等重大赛事活动。20个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有序推进。旅游总收入315亿元、增长23.7%。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6家外贸总部企业成功落户。新增11家银行业分支机构,6家农商行挂牌开业,新引进2家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1539.44亿元,增长13.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较快发展。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获得国家和省科技项目146项,新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省级科技创新创业平台41个。完成专利申请1735件,获专利授权1204件,专利申请和授权年新增总量均居全省第三位。全州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25.13%,比上年提高4.12个百分点。(三)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推进山地民族特色新型城镇化,新增城镇人口10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35%。凯麻同城化扎实推进。新开工同城化建设项目152个,总投资325.52亿元。炉山至下司快速通道、碧波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环线路网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碧波和下司划归凯里管辖,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城乡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完成州域城第2页共17页镇体系规划和第二轮城市总规修编,实现乡镇规划全覆盖。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32亿元,全州城市道路里程达到728公里,城镇日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0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