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发展态势姓名李亚兰学号20081611910076教育层次本科分校城北分校专业行政管理指导老师刘淑霞写作提纲1.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发展1.1传统人事管理制度1.1.1人事管理的悠久历史1.1.2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出现1.1.3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1.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诞生和完善1.2.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1.2.2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1.2.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优势1.2.4“以人为本”理念的引入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2.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的传播2.1.1中国古代的官员管理制度2.1.2人事管理制度的引入和普及2.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新发展2.2.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2.2.2“以人为本”理念在当代中国企业中的运用3.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3.1二十一世纪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3.1.1新世纪的新挑战3.1.2应对挑战,赢得未来3.2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3.2.1战略人力资源管理3.2.2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3.2.3文化培训和跨文化管理3.2.4人力资源管理外包4.结束语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发展态势1.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发展1.1传统人事管理制度1.1.1人事管理的悠久历史人事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几乎一样长。所谓人事管理,从字面上看,即是对人和事的管理,而对人和事的管理是伴随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原始社会中的部落是最早出现的由人聚合成的组织,每个部落都有一个或几个首领,首领在带领整个部落获取食物衣服,住房等种种生活必需品的同时,也在对部落内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管理,通过这种管理,来激发他们为部落获取更多生活必需品,而使这个部落生存下去。这种管理便是最早的人事管理。1.1.2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事管理制度是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出现的,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产生了大机器的生产方式,这使许多大企业迅速建立起来,同时,针对企业中的雇员人数急剧增加的状况,为了更好地提高生产力水平出现了专业的管理人员。他们负责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表现进行监督和处理一些与员工有关的事务,是现代人事工作者的前身。在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前,人们普遍认为最有效管理员工的方法就是不断督促员工努力工作,并且以解雇相威胁。所有企业都认为每个员工的生产效率应该是一样的,如果某位员工的生产效率达不到所给定的标准,就会被解雇。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每个员工的生产效率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企业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如何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科学管理理论,每一个员工都是“经济人”,因而应该通过金钱方面的奖励来激励员工,只要该员工的工作效率超出了企业所给出的标准,就应该给予金钱上的奖励,以促使员工以后继续努力工作。在这种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人事管理制度即是我们一直在说的传统人事管理制度。虽然传统人事管理制度有很多的局限性,但在当时,这种理论是十分先进的。因而,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诞生前,传统人事管理制度一直处于绝对统治地位。传统人事管理制度更多地偏向人员管理,规章制度管理等方面,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比,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重点是放在“管理”二字上,它把员工放在了企业的对立面,认为员工不会对企业有认同感,来工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钱,因而只要制定好工资和奖金的分配方案,就可以使所有员工对在该企业工作感到满意。1.1.3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比,传统人事管理制度具有相当多的不足之处。第一,在传统人事管理制度下,员工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他们被当成是会说话的工具。在被如此对待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从内心去热爱自己这份工作,而只会把它当成是谋生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无法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也就无法以最高效率工作。第二,在传统人事管理制度下,企业无法完全满足员工的所有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被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需求为生存的需求,第二层次的需求为安全的需求,第三层次的需求为社会交往的需求,第四层次的需求为被尊重的需求,第五层次的需求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