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状况--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不要求编制和提供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企业除外)。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需要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从其规定。年度、半年度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反映两个年度或者相关两个期间的比较数据。第一个问题: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2.重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3.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5.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6.企业合并、分立。7.重大投资、融资活动。8.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9.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第二个问题: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一、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一)会计政策的相关概念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具体原则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是指对具体或特定会计事项或经济业务制定的确认原则及会计处理方法。(1)通常《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都有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范围内选择企业的会计政策。(2)会计政策包括不同层次,涉及具体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实务中具体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有时很难区分,也无区分的必要。(3)会计政策是会计核算的直接依据。要注意区分一般原则和具体原则、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二)会计政策变更的概念会计政策变更: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企业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选择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只有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变更,不符合变更条件的一律不得变更,否则称为“滥用会计政策变更”。变更会计政策的条件为:1、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2、掌握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使得变更会计政策以后,能够使所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靠、更为相关。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形1、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3、如果以前期间会计政策运用错误,更正错误的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应属于会计差错更正。(三)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1、追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包括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累积影响数:是指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原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变更会计政策当年年初的留存收益调整金额。留存收益包括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未分配利润的调整不考虑由于损益的变化而应当补分配的利润或股利,因为这里的追溯调整并不意味着以前会计政策是错误的,也不意味着以前计算的净利润是错误的。2、未来适用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即,不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也不必调整变更当年年初的留存收益,只在变更当年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企业应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3、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1)企业依据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会计政策时,法律或行政法规、规章要求改变会计政策的同时,也规定了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