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上半年分析预测报告粮油市场分析预测报告2018年上半年上半年,国内粮食市场整体走势偏弱,受到政策、供需、中美贸易战等多重因素影响,品种走势呈分化态势,其中小麦价格以新麦上市为节点行情先弱后强;玉米价格冲高回落后稳中偏弱运行;稻谷行情延续偏弱格局;进口大豆分销价格弱势运行;食用油价格先涨后跌后低位运行。6月末,全国粮油批发价格指数为132.56%,较年初下降2.75%,较上年同期上涨0.26%。XX省粮油批发价格指数175.82%,较年初下降4.25%,较上年同期下降3.67%,粮油零售价格指数195.93%,较年初下降1.9%,较上年同期上涨1.68%。我市较全国粮油批发价格指数波动幅度更大的主要原因是我市指数主要采集的是进口大豆价格数据,相对全国指数中的国产大豆受中美贸易战影响较大。一、我市主要粮油品种价格运行概况上半年,我市主要粮油品种价格走势与国内市场基本一致,分品种表现为:小麦价格偏弱运行后稳中有升。今年以来,国家两次累计将2014-2016年产国储小麦销售底价下调110元/吨,加快去库存进程的政策导向十分明显,加之小麦市场供给处于宽松状态,小麦价格偏弱运行。新麦上市后,虽我市新麦总产略减,但质量相对较好,开秤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伴随收购的推进价格呈现稳中有升的走势。玉米价格走高回落后相对稳定运行。玉米价格先是在市场粮源减少,深加工需求增加等利好支撑下走高,随后在临储玉米拍卖重启、东北产区干旱等多空因素综合作用下,玉米小幅回落后相对稳定运行。粳稻价格相对平稳。粳稻需求不振,市场供给相对宽松,主要以政策粮为主,我市粳稻价格走势跟随东北市场,整体相对平稳。进口大豆分销价格震荡下行。年初在市场供需因素的影响下,进口大豆分销价格大幅上涨,但随后在中美贸易战升级美豆期价大幅下滑、前期进第1页共3页口成本较高等因素综合作用下,进口大豆分销价格弱势震荡下行。食用油价格先涨后跌。虽然一季度在节日备货行情带动下食用油价格有所上涨,但随着进口大豆到港量回升至较高水平,而市场需求清淡,在巨大供给压力的作用下,食用油价格弱势下行。二、我国粮食市场供需形势分析三大主粮仍将处于库存压力之中。稻谷:2013年以来,我国已连续5年启动稻谷托市收购,年托市收购量均保持在3000万吨左右,然而,2014年以来,政策性稻谷销售缓慢,累计销售不足3000万吨,政策性稻谷库存达到1.2亿吨以上。进口方面,随着国内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市场化调整,国内外大米价差将逐步收窄,大米净进口量将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多元化的饮食结构和人口老龄化也将使我国大米消费下滑将成为长期趋势,因此短期内国内稻谷去库存压力巨大,仍将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小麦:虽今年国内小麦小幅减产,但预计产量仍将达到1.2亿吨,而库存总量更将高达1.6亿吨以上。国际麦市供给充裕、价格仍明显低于国内市场,因此我国小麦进口量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虽然近年来人们对优质粉、专用粉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普通粉消费仍呈回落趋势,整体上食用、工业消费相对稳定,而饲用消费处于低位。这种形势下,小麦仍将保持供需宽松态势。玉米:预计2017/18年度全国玉米供给将继续供不足需出现缺口,但期末库存仍高达约2.3亿吨。当前,我国玉米供需格局已开始转向。从趋势上看,“减玉米、增大豆”的种植结构调整思路十分明确,国内玉米供给缩减将成为长期趋势。而受到动物蛋白消费增加、乙醇燃料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玉米饲用及深加工需求的增长必将带动玉米总消费量增加。但总的来看,虽然供需缺口从无到有,并不断扩大,但去库存工作仍异常艰巨。大豆:虽然国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豆播种面积大幅增长,但受制于国内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程度依然极高。虽然中美贸易摩擦或将使大豆进口总量出现回落,但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国内大豆市场依然无法摆脱对进口的依赖。食用油:今年,在政策支持下大第2页共3页豆、油菜籽等国产油籽数量将整体增加,食用油产量将相应增长。另一方面,国内食用油价格处于低位,国际原油价格走高,受之影响,食用油的食用及工业消费均将有所增加。总体看,食用油处于供需两增,基本平衡的局面。三、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