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畜牧局关于实施农业“3+3”工程畜牧工作情况汇报一、实施农业“3+3”工程促进了畜牧经济持续增长发展通过实施农业“3+3”工程,调动了广大农村农民发展畜牧业经济的积极性,全市畜牧业呈现了持续增长发展的好势头。据8月底统计,全市生猪出栏306.16万头,牛出栏9.15万头,羊出栏49万头,肉兔出栏399.11万只,家禽出栏4561万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4%、7.1%、10%、11.8%和8.7%;肉类总产量32.99万吨,禽蛋产量2.62万吨,奶产量3212吨,同比分别增长5.3%、3.3%和17.1%;畜牧业产值(现价)达到34.15亿元,同比增长5%。全市畜牧扶贫(科技助农增收)项目经省验收获优良成绩,现有的7个畜牧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62个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活跃在各地农村千家万户和畜禽产品市场,畜牧科技推广培训应用在不断深入开展。全市畜牧产业化生产经营格局基本形成,畜牧业挑起了农民增收大梁,托起了农村经济半边天。二、实施农业“3+3”工程畜牧业工作主要措施(一)从组织、政策、财力等整合上加强组织领导市畜牧局高度重视实施农业“3+3”工程,将实施农业“3+3”工程作为年度畜牧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来抓。从年初计划到工作开展实施,局明确了局长负总责,分管局长具体负责,各科、室、站、场业务落实的责任制,并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要求各分管局长和各科、室、站、场的业务之间,项目之间务必围绕实施“3+3”工程整合联系在一起进行工作,所有政策的制定实施要突出搞好“3+3”工程的内容。在财力安排使用方面,将畜牧局及各科、室、站、场的工作经费和项目经费全力向实施农业“3+3”工程倾斜安排。至八月底,已争取安排了各类畜牧投入资金共680万元到位使用。通过一系列的组织、政策、财力整合运行工作,形成了全局“3+3”工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构建起了强有力的领导体系,为顺利实施农业“3+3”工程,促进畜牧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第1页共6页(二)以项目为载体,打好基础攻坚战今年,我市畜牧系统继续承担实施省、市下达的畜牧扶贫、畜牧科技助农增收等项目8个,共争取投入项目建设资金238万元。分别在筠连、兴文、XX县区等县实施《优质肉牛生产扶贫项目和母牛基地建设项目》;在XX县区实施《四川白鹅标准化养殖与良种繁育项目》;在XX县实施《生猪三元杂交综合技术推广项目》。目前各项目实施进展顺利,为实施农业“3+3”工程注入了活力,成为了示范带动农户养畜增收的载体。到八月底,优质肉牛生产扶贫及母牛基地建设项目在3县6镇乡14个村社投入150万元,已建饲养3—5头母牛示范户712户,引种新增能繁母牛2424头;建牛杂改站点4个;杂交配种2500头;改(扩)建标准化圈舍1.2万平方米,出栏优质肉牛2000头,新增养牛产值642.4万元,纯收入417.56万元,养牛户户平可获纯收入0.58万元,人平增收0.1万元以上。四川白鹅标准化养殖与良种繁育扶贫项目,在仙临、裴石等镇乡投入50万元,已建示范户300户,存栏种鹅0.3万只;项目区发放鹅苗10万只,扩建鹅舍0.9万平方米,种草630亩,项目区出栏商品鹅9.5万只,养鹅新增收入318.8万元,新增纯收入124.5万元,示范户户平新增纯收入达4150元,300户贫困户人平增收850元以上。实施生猪三元杂交综合技术推广助农增收项目投入250万元,建示范户507户(其中贫困户30户),已引进种猪1024头;扩(改)建标准化圈舍10903平方米,种草1500亩,项目新增养猪效益110万元,示范户户平新增收入2169元,人平新增收入600元以上。(三)扶持龙头企业建基地、拓市场,发展外向型畜牧经济继续帮助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划和建设集中连片的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治上做好服务,使基地按照企业质量要求进行标准化养殖,提高畜产品质量、促进畜产品外销,出口省内外及周边国外地区。同时执行优质优价,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并指导龙头企业在“带”字上狠下功夫,逐步走上外向型畜牧经济发展的产业化生产经营道路。XX叙府肉类加工食品公司在XX县区邱场、明威、金坪等3个乡镇建第2页共6页成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建种猪繁殖场1个,养猪专业大户382户,基地年出栏生猪达19.5万头,目前该公司已屠宰外销无公害猪肉产品17万头,获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