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现代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1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2.(2009福建文综15)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3.(2009江苏历史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24.(2009江苏历史7)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25.(2009广东卷7)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A.4.6个B.3个C.2.5个D.0.55个26.(2009山东文综11)右图是20世纪初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A.重义轻利思想B.维新图强思想C.实业救国思想D.中庸自保思想27.(2009上海卷15)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扶清灭洋”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28.(2009上海卷29)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29.(2009天津文综6)下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30.(2008江苏单科8)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A.洋布外观漂亮B.洋布广告充斥C.洋布引领时尚D.洋布价格低廉31.(2008广东单科9)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船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32.(2008江苏单科5)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33.(2008宁夏卷29)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军了一条铁路,慈禧及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34.(2008广东文科基础22)“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该文告的发布时间最可能是在()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建立初期35.(2008宁夏文综30)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年份棉布金属和矿物机械187028.05.8—188024.95.5—189020.25.70.3190021.54.70.7191014.74.31.5上表反映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