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秋冬种生产情况汇报【今年,xx市xx县秋冬种工作,在各级党政和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农业科技人员的努力工作下,秋冬种情况较好。现汇报如下:秋收情况1、农作物收获情况据农情调查,截止11月25日,全县水稻、玉米和大豆已全部收获结束,红苕基本收获结束。其中,收获水稻10.7万亩,收获玉米23.35万亩,收获大豆2.41万亩,已收红苕11.2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6.5%。2、全年粮食生产情况今年小春粮油作物生长过程中,受天气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去冬今春以来的冬旱加春旱,影响了小春粮油作物前期苗情阶段的营养生长,后期虽有雨水,但生殖生长阶段的基础较差,影响了单产。4月中旬以来的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对作物的播种、栽插期有影响,使栽插进度推迟,土壤气温低,同时在土作物生长缓慢,苗情长势差,易造成各种病虫危害。我们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工作,面对各种灾害性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采取有利措施,加强了水稻中后期以病虫防治为中心的田间管理,狠抓了晚秋作物生产(全县抢种晚秋作物10多万亩,其中种植晚秋蔬菜5.7万亩、秋马铃薯4.75万亩、秋荞0.6万亩,晚秋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使粮食因灾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据统计部门统计,全县全年粮食总产量16.8118万吨,比去年增产0.2718万吨,增1.64%。其中,夏粮产量3.32万吨,比去年增长2.79%;秋粮产量预计13.12万吨,比去年增10.79%。水稻产量预计4.5391万吨,比去年增0.91%;玉米产量预计6.3972万吨,比去年增0.73%;大豆产量预计0.1801万吨,比去年增6.82%;薯类预计总产5.15万吨,比去年增3.83%。秋冬种情况1、秋冬种物资的准备和调运情况第1页共6页据农情调查统计。全县销售优质杂交油菜种子5余吨、优质小麦新品种500余吨、蔬菜种子0.5吨、备足脱毒马铃薯优良种薯24900吨、肥料4050吨(其中化肥1000吨、磷肥1500吨、钾肥50吨、复混肥1500吨)、农药100吨(其中杀菌剂30吨、杀虫剂30吨、除草剂40吨)、储备农膜120吨。2、秋种生产情况据农情调查,截止11月25日,全县已播面积22.08万亩,占秋冬种农作物计划面积52.05万亩的42.42%,其中。粮食计划播种面积25万亩,现已播5.1万亩,占应播面积的20.4%;油菜计划面积5.1万亩,现已播5.15万亩,占计划面积的100.98%,以全部移栽结束,进入田间管理阶段;秋冬蔬菜应播种面积9万亩,现已播种9.78万亩,占应播面积的108.67%;其它农作物计划面积2.68万亩,现已播2.05万亩,占应播种面积的76.5%。三、采取的措施(一)计划早安排、工作早部署。早在8月上旬,县政府就组织有关部门对今年的秋种进行调研,并出台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秋(冬)种工作的意见》文件,并于9月25日召开了全县《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秋(冬)种工作》的电视电话部署会议。要求各乡(镇)要结合实际,认真拟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秋(冬)部署会议,及时将计划分解、安排、落实到村、组、农户;落实工作责任,并列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要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普及先进农业适用技术,提高秋(冬)季粮、油、菜的种植质量和水平。(二)改革耕作制度,扩大保护性耕作。结合结构调整,大力开发“两冬”,把重点放在冬季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充分挖掘冬闲田土潜力,努力恢复冬闲田土的耕种,尽力扩大小春作物面积,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和综合生产能力。抓好旱地延秋作物种植成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确保土地不闲置,提高复种指数,进一步推进一年多熟,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各乡镇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种植秋蔬菜、秋马铃薯等作物。特别是蔬菜种植,从过去规模小、种植较为第2页共6页分散的现象,逐渐向有组织、有规模、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三)狠抓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预计推广脱毒马铃薯13万亩,实施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两个点)各1万亩;推广杂交“双低”油菜4.5万亩,免耕直播1万亩。推广杂交“双低”油菜育苗移栽2万亩,实施杂交“双低”油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示范0.5万亩;推广小春粮油平衡配方肥15万亩;推广小麦药剂拌种1个(川麦42号25公斤);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15万亩;大力提升秋(冬)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