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5页前言1.中药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药药理学》课程,考试前辅导。2.《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和药理学的结合学科,中药学是基础,药理学是方法。3.《中药药理学》就是通过《药理学》方法,用《药理学》药物作用的理论,对中药的传统功效作出现代的阐释,或发现中药新的作用。因此:本课程学习,需要具备两类知识:中药学、药理学。对学习和理解中药药理学内容有很大帮助。(一)课程内容:基本理论:第1单元:重点讲述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等,介绍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各论:第2-19单元,按中药学传统分类法进行分类,每一单元包括:(1)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与本单元中药功效相关的一般药理作用(本单元中药共同的作用)。(2)常用药物:单味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应用、不良反应等。《中药药理学》学习难度大,原因在于内容多:成分、作用、实验、应用。(二)如何有效地学习(复习):1.以药理作用为核心:药理作用重要,但是有时药理作用很多。2.提出两个方法,供参考:1)注意与中药传统的功效结合与功效结合,有助于把众多的药理作用分类,从而易于记忆。如:秦艽药理作用较多,功效主要两个:祛风湿、清湿热。记忆时可以把药理作用,按照功效分两类:与“祛风湿”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抗炎、镇痛、调节免疫,以上作用是祛风湿药共有的功效。与“清湿热”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解热、镇静、抗菌、利尿。2)注意通过比较,加强记忆。横向:同一类药物中,存在不同的作用;或者作用相同,机制不同。要注意比较。活血化瘀药:益母草→兴奋子宫;莪术→抗肿瘤等。解表药:麻黄、桂枝均发汗,机制不同。纵向:不同的药物分类中,有相同的药理作用。酸枣仁、延胡索镇静催眠。对药理作用的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以上,我们对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学习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关于《中药药理学》考试的题型、考点,将结合各单元内容进行具体的介绍。第一单元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第2页共85页第1页共8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5页考纲、考点说明: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一)概念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要点:学科的基础、方法、内容。(二)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可分两部分:1.研究中药→机体中药药效学: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要点:中药的作用、机理、物质基础。2.研究机体→中药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特点。要点:中药的体内过程。二、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中药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气(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和无毒。(一)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概述:寒凉、温热药的药理作用有差异:1.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1)临床病人:寒证、热证→表现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①寒证→唾液分泌量↑、心率、基础体温、血压、呼吸频率↓→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低→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②热证→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高→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应用温热药、寒凉药治疗→症状改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正常化。说明:寒、热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寒凉药抑制交感,温热药增强交感→纠正紊乱。(2)正常动物:寒凉药或温热药→长期给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举例:寒凉药→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儿茶酚胺含量↓),血浆和肾上腺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儿茶酚胺合成↓),心率、耗氧量↓(儿茶酚胺作用↓)→抑制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3)动物证候模型:“甲低”阳虚证模型动物→体温↓、心率↓等(交感抑制的表现)。温热性(温肾助阳药)→改善。说明:温热药增强交感神经功能。结论:寒凉药、温热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调节机制:现代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