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规范用药宣传周活动在全国展开2005-11-02农业部农业部渔业局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从11月1日起在全国开展“水产养殖规范用药宣传周”活动。活动期间将加大新《兽药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普及和推广水产养殖安全用药知识,指导广大水产养殖者科学、规范使用渔药,进一步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柳正在新闻通气会上说,我国水产养殖地域广阔,基本是以家庭承包养殖为主,养殖户分散,且水产养殖品种繁杂、养殖方式多样。水产养殖用药作为水产养殖生产中重要的投入品,在使用时既要考虑用药对象的安全,还要兼顾水环境的安全。农业部将以坚持优化环境、增强体质、预防为主为原则,逐步理顺管理、执法、指导关系,逐步建立起科学用药的规范和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水产养殖用药开发研究、评价与评估、质量监测与检测、指导用药的技术队伍和体系,从而建成日趋合理的管理机制。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魏宝振告诉记者,实施水产养殖用药科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提高渔业经济效益,让渔(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为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品安全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业,保证水生动植物安全和消费者健康,今后一段时间,水产养殖规范用药工作将采取五大举措:一是理顺关系,加强管理,加速有关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建立;二是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逐步建立并推行最佳经济效益与最佳投入品模式相结合的现代水产养殖模式;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以提高养殖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使养殖户自觉地科学用药;四是逐步建立起水产养殖用药的可追溯制度,做好水产养殖用药记录,确保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从事生产,增加我国水产品的竞争力。五是开展有效的水产养殖用药安全评价,逐步建立“渔药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体系、“渔药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的评价体系”等,尽快实现科学规范用药。相关链接:渔药使用注意事项渔药的管理和规范使用释解孔雀石绿对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业应用情况的考察解读《兽药管理条例》渔药使用注意事项1、甲苯咪唑溶液:按正常用量,胭脂鱼发生死亡;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鮰敏感;各种贝类敏感。无鳞鱼慎用。2、菊酯类杀虫药:水质清瘦,水温低时(特别是20℃以下),对鲢、鳙、鲫毒性大;如沿池塘边泼洒或稀释倍数较低时,会造成鲫鱼或鲢鳙鱼死亡。虾蟹禁用。第1页共2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1页3、含氯、溴消毒剂:当水温高于25℃时,按正常用量将含氯、溴消毒剂用于河蟹,会造成河蟹死亡(在室内做试验则河蟹不会死亡),死亡概率在20-30%。在水质肥沃时使用,会导致缺氧泛塘。4、杀虫药(敌百虫除外)或硫酸铜:当水深大于2米,如按面积及水深计算水体药品用量,并且一次性使用,会造成鱼类死亡,概率超过10%。5、外用消毒、杀虫药:早春,特别是北方,鱼体质较差,按正常用量用药,会发生鱼类死亡,特别是鲤鱼,死亡概率5-10%,且一旦造成死亡,损失极大。6、阿维菌素溶液:按正常用量或稍微加量或稀释倍数较低或泼洒不均匀,会造成鲢和鲫鱼的死亡。海水贝类在泼洒不均匀的情况下,易导致死亡。7、内服杀虫药:早春,如按体重计算药品用量,会造成吃食性鱼类的死亡,概率10-20%。8、水质因素:当水质恶化,或缺氧时,应禁止使用外用消毒、杀虫药。施药后48小时内,应加强对施药对象生存水体的观察,防止造成继发性水体缺氧。9、辛硫磷:对淡水白鲳、鲷毒性大。不得用于大口鲶、黄颡鱼等无鳞鱼。10、碘制剂、季铵盐制剂:对冷水鱼类(如大菱鲆)有伤害,并可能致死。11、一水硫酸锌:用于海水贝类时应小心,有可能致死,特别注意使用后缺氧。12、代森铵和代森锰锌:不可应于鳜鱼。代森铵用后易导致缺氧,使用后应注意增氧。13、维生素C:不能和重金属盐、氧化性物质同时使用。14、硫酸铜、硫酸亚铁:贝类禁用,用药后注意增氧,瘦水塘、鱼苗塘适当减少用量;30日龄内的虾苗禁用。广东鲂、鲟、乌鳢、宝石鲈慎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