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十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表明抗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了结之事,必须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铲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胜而浮,因小败而丧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国民党失去抗战胜利的信心C.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D.国共抗战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解析:材料中国民党认为抗战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需要持久的战争,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观点是相吻合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标志是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B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C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答案:D2.下面表格是日本统计的在某一战场中的日军伤亡数字。以下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项目和时间上海方向华北方向死伤计死伤计1937年8月2341112134661523672982同年9月29日前2528980612334230062628562同年10月14日前39081584319351不明同年11月8日前91153125940374不明A.表明中国抗战减轻盟军压力B.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C.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结果D.中共持久抗战日军伤亡巨大解析:194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A时间不符合题意;从战役时间、地点信息看,材料反映的是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故B正确;1937年抗战中我国处于防御阶段,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共持久抗战,排除D。答案:B3.张自忠将军在一次会战中向总指挥李宗仁汇报时,讲到自己率领的第59军在两次山东临沂战役中伤亡惨重,但也成功地粉碎了日军在该地会师的计划。该会战最有可能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解析:“”“”根据总指挥李宗仁成功地粉碎了日军在该地会师的计划,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徐州会战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此次会战予以日军巨大打击,还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故C正确;淞沪会战地点在上海,太原会战地点在山西,枣宜会战地点在“”湖北,与材料山东临沂战役作战地点不符,排除A、B、D。答案:C4.1944“年底美国将军魏德迈评价道:在我奉令接替史迪威(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时,……上述四位政治顾问为戴维斯、谢伟思、卢登与伊默生他们的报告一致苛责国民政府,”而且都对共产党大捧大吹。这反映了当时()A.共产党统战政策取得了成效B.美国与中共建立良好关系C.国共两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已中断解析:“”从材料中他们的报告一致苛责国民政府,而且都对共产党大捧大吹。可以明显的看出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战以及共产党的抗战政策受到支持与拥护,故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无法得出;C选项错误,当时国民党拥有绝对的抗战领导权;D选项错误,不符合史实。答案:A5“.中共中央军委电文:整个形势即将改变,你们及陈邓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进,那时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附近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敌人不撤,我们即可打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这次战役实施()A.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B.为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C.标志着长江以北战事结束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解析:“”“”“”“”根据陈邓徐蚌线徐州及其附近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可知这次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为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故B正确;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A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三大战役结束标志着长江以北战事结束,淮海战役1949年1月10日结束,平津战役1949年1月31日结束,故C错误;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D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答案:B6.下列诗句中,描述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战争战况的是()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C“”.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析:“”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描述的是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不选A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述的是红军长征时越过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不选B“”项;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描述的是刘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