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三十六)宋明理学1.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理学对儒学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它()A.继承“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B.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C.回归孔孟之道,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体系D.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解析:由材料中“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等信息可知,宋代理学鄙视汉代儒学,而“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属于汉代儒学的内容,故A项错误;唐代韩愈排斥佛、道,开宋代“新儒学”的先河,从这一角度来看,材料认为宋代理学并未吸收佛、道思想,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儒学回归孔孟之道,使儒学思辨化,故C项正确;D项是对题干材料的部分理解,可排除。答案:C2.朱熹曾指出:“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利益)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在这里朱熹主张()A.天理与人欲不可兼得B.仁义与天理是后天养成的C.天理与义利相辅相成D.一切私利是社会混乱根源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循天理,则不求利(利益)而自无不利”,说明天理与义利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D三项。答案:C3.“不仅是朱学丢失了活力,而且对儒家精神作其他理解的学派,也因此受制于政治符号化了的朱学,而失去了自由思考与表达的权利。一句话,儒家的思想活力被儒家的政治化所吞没。”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朱熹创立理学使儒家思想失去活力B.儒家思想与政治结合失去活力C.理学压制其他学派的自由发展D.专制权力的强化使儒家思想失去活力解析:材料中讨论的是有关儒学政治化的内容,可以看出材料对这种现象是一种悲观的态度,认为封建君主专制使得儒家思想“失去了自由思考与表达的权利”,因此本题选择D项。A选项强加因果,儒家思想失去活力不是由理学创立导致的;B项没有强调指出失去活力的原因;C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表达理学压制其他学派自由发展的含义。答案:D4.关于中国古代不同思想理论的集大成者,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孔子B.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荀子C.理学集大成者是陆九渊D.心学集大成者是王守仁解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荀子,排除A项;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韩非,排除B项;理学集大成者是朱熹,排除C项;心学集大成者是王守仁,D项符合题意。答案:D5.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南宋()A.社会动荡人心败坏B.书院教育非常发达C.商业发达影响农业D.儒家伦理的普及化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宋出现许多通俗教育读本,倡导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反映了理学思想逐渐普及,影响到民众生活,故D项正确;南宋理学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并不代表当时社会动荡人心败坏,故A项错误;通俗教育读本并不是学校的教科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理学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和“商业发达影响农业”无关,故C项错误。答案:D6.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C.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D.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知识分子作品描写的人物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他们不局限于旧思想的禁锢,更加关注个体的想法,这实际上是在心学的影响下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D项正确;题干中强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敢于冲破世俗观念,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有表现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