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先进技术实现残疾人无障碍信息交流中国残联维权部主任薄绍晔(2008年5月16日)我国共有残疾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涉及2.6亿家庭人口。这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状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但是目前的信息和通信技术面向的主要是健全人群。由于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环境的障碍,残疾人特别是视力残疾人和听力言语残疾人在获取信息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有关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系统从外界获得所有信息的94%。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如果不设法缩小由于残疾等原因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残疾人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有日益边缘化的危险。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能借助先进的技术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使他们得以无障碍地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残疾人的心理自信和生活质量,帮助残疾人获得平等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消除盲人视觉信息无障碍盲人信息交流障碍主要包括视觉信息障碍和信息环境障碍两方面。要实现盲人信息无障碍,既要消除视觉信息障碍,又要为盲人创造无障碍的信息环境。在消除视觉信息障碍方面,可针对尚有残余视力的低视力者,要强化视觉信息元素。可提供充足的照明、较大清晰的字体以及较高的对比度等。低视力者需要的照明度一般比近视者要多一倍。提供较大的字体和图像是指提供例如字体放大器、电脑屏幕放大软件、大字体印刷品、大字体标志等。鲜明的明暗对比度是有效减低视觉信息障碍的关键,黑底白字有助于低视力者获取信息。针对严重低视力或全盲者,可提供非视觉信息的替代方式,用其他感官功能获取信息,以弥补视觉信息障碍。例如,提供点字触摸、声音提示等方式帮助盲人获取信息。消除信息环境障碍涉及网络无障碍、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无障碍、公共信息服务设施无障碍、通信电子产品无障碍、通用产品设计无障碍等方面。互联网是盲人了解世界的窗口,目前盲人在网络上遇到的障碍很多。例如:网络上的各种多媒体信息、影像图形等没有相应的替代文字,使点显器、读屏器无法处理;有些网页为了美观,采用表格和页框排版,给盲人浏览造成障碍;大量无标题链接的存在,给盲人操作不便。在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存在的障碍如下:软件只提供鼠标操作,没有提供键盘操作的替代方式;软件界面不是标准化的,没有使用标准窗体;许多软件提供商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和经济效益,对操作系统本来提供的无障碍用户交互界面进行修改,破坏了无障碍功能,使盲人使用受到限制;软件没有设置键盘可以捕获的焦点,使盲人不能通过键盘操作软件。在消除公共信息服务设施无障碍方面,可提供如下举措:公交车站有语音报站器;银行自动取款机、电子信息屏幕等提供语音的服务或是替代性的方式等。在消除通信电子产品无障碍方面,可让手机、快译通等设有语音提示,方便盲人读取短信,进行菜单操作等。在消除通用产品设计障碍方面,可让银行卡、房卡等信息卡,宾馆的洗发水、浴液瓶以及形状相似的药瓶等,易于盲人识别和辨认。开发推广聋人用通信产品聋人信息交流无障碍需求涉及字幕、手语、为聋人提供的服务和聋人用品用具的开发推广等方面。在字幕方面,影视作品应加配闭路字幕或隐匿式(开放)字幕。公交车、火车,包括刚开工建设的地铁等交通工具上应有“电子滚屏”显示站名。沿途站牌要统一规划,文字要好辨认。公共场所服务行业应提供文字提示服务,配字幕滚屏。在手语方面,要在相关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中推广手语,必要时为聋人提供手语翻译。在为聋人提供的服务方面,可实施如下举措:银行、医院等窗口服务人员,如遇聋人,有责任使用文字(书面语)进行交流;电信运营部门应开展聋人电话中转服务。如聋人发手机短信到某电话中转台,中转台则可运用声音语言代为转告短信语言内容到指定电话;手机应同时有语音、短信提示方式;银行、医院等涉及隐私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