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如何看待课堂上学生的“乱”VIP免费

如何看待课堂上学生的“乱”_第1页
1/2
如何看待课堂上学生的“乱”_第2页
2/2
怎样看待体育课上的“乱”课堂上学生“乱”被有些教师认为是“最大的失败”。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学生“乱”起来,课堂才更有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课堂上的“乱”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一、1、不放不活。这样的课堂教学比较守旧,教师既不敢“放”学生,怕学生“乱”,又对学生非常严格,从而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创新精神往往被抹杀。2、放而混乱。这种“乱”是因为教师上课比较随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不吸引学生,因此造成学生课堂松散,整堂课乱糟糟,这种“乱”是混乱。3、活而不乱。学生被老师的激情所感染,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体验到在体育课堂活动中的乐趣并能够积极创新,整堂课的气氛欢快活跃,这样的“乱”恰恰是学生思维活跃,体验充分的外在表现。要做到课堂“活而不乱”需要注意以下几对关系。二、处理好严与宽的关系,宽中有严。“严”是有课堂秩序要求,各个环节衔接自然,不是教师对学生严厉,故意制造严肃的氛围。“宽”需要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要做到“宽中有严”应注意以下几点:1、放宽教师心态。教师必须要放下架子,弱化指导者的身份,真正融入到学生当中去,以民主的态度,用自己的热情激励带动学生,让他们真正自由地驰骋于体育活动中去。2、师生互动交流。教师不仅仅是活动的操作者,指导者,更重要的是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例如,在进行游戏《老鹰和小鸡》的教学时,我首先表示愿做“老鹰”参与到游戏当中去,充分与学生共享游戏的乐趣。学生玩得很开心,而且完全把我当作了他们大哥哥和好朋友。我认为教师只要捧着一颗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才会真正赢得学生的称赞和爱戴,从而教师才更具号召力。3、发挥学生个性。一个班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身体素质不同,他们对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也纯在诸多差异。同时,新的体育大纲和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在体育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轻易否认学生的看法,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对学生流露出期待、信任的态度,以更高的热情去上好体育课、去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随之他们对体育锻炼的体验也会丰富和深刻起来。三、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收放自如。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是放纵,听之任之,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放任教学是教师极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不控制学生的行为,没有规范的要求,采取放羊式,无原则的迁就学生,学生想练就练,不想练就算,这样的教育往往使学生无组织无纪律,放任自由,懒惰怕苦的性格。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大胆地“放”,既要让学生在玩玩乐乐中学习,又要乱中有序,收放自如,把握住课堂的整体性。四、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动静分明。新标准教学中较注重的一点是课堂要以学生实践为中心,多中活动为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体育活动与游戏中去学习、创新,但教师更要合理安排体育课的量与强度,不能从头到尾都在动,尽量做到动静结合。1、.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进行分组,能力弱的可适当降低练习难度,而能力稍强的一组要在活动中增加一定的难道和深度,才能更加吸引学生、更切合学生的实际。2、要符合教学实际。活动不是为教学服务,那就失去了意义,学生纯粹是玩,不能在玩中吸收知识和养分。所以,教师要从教学实际上去安排活动,体现它的教育价值,同时所设计的活动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例如我在与学生进行《小熊过桥》的游戏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扮演害怕过桥的小熊,先奠定情感基础,然后要求学生自由尝试,最后,我们师生共同展评:让学生到体操凳上去走一走,试一试,体会小熊过桥时那种害怕到勇敢的心理变化过程。小心翼翼走了过去的学生雀跃欢呼,其他同学也为伙伴的成功而鼓掌,同时也为那些未走过者予以鼓舞;课上学生一时吵闹一片,你说这样的“乱”,有何不好?我最后进一步的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的尝试。你说这样的课堂怎样能不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呢?3、要动中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如何看待课堂上学生的“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