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涵的思想内容。2.做阅读提要,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写作思路。3.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4.了解童话想象夸张的特点,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揭露封建统治阶级荒淫奢侈、骄横愚蠢的反动本质,启发同学们要敢于说真话,做正直、无私的人。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领会主旨的深刻内涵,复述课文,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2)难点:对童话主旨和借助想象、夸张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诗意的童话装点着我们幸福的记忆,欣赏下面几幅优美的图画,看看熟悉吗?(出示图片)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一起分享《皇帝的新装》给我们带来的艺术感受。二、展示学习目标三、作者简介:(一)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二)介绍“童话”体裁介绍: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的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四、检查预习:五、整体感知(一)速读课文,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新装2.梳理文章结构,标出段落序号,并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开头有引子,结尾有尾声。引子(1):皇帝爱新装开端(2—4):骗子织新装发展(5—22):君臣看新装高潮(23—32):皇帝穿新装结局(33—36):小孩揭新装13.皇帝的“新装”有什么特异的功能?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任何愚蠢的或不称职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是骗子的钳口术,全文的主线,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二)整体感知1.思考;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物?(抢答)课文情节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活动的?(用一个字加以概括)(出示课件)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2、复述课文(采取接龙复述的形式)六、精细研读一篇优秀的童话故事,不仅要有完整巧妙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还要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的写作手法。1.小组交流:(分四个人一小组,进行交流分析,然后提问)根据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你觉得皇帝、骗子、大臣、百姓、小孩,分别是什么样的人?2.教师归纳总结:皇帝:昏庸、奢侈、愚蠢、虚伪、自欺欺人大臣:昏庸、愚蠢、阿谀逢迎、虚伪、自欺欺人骗子:狡猾、贪婪、善于设骗百姓:胆小怕事,人云亦云,无主见孩子:诚实、天真、无私无畏七、自主探究1.骗子的骗术是文章想象最完美的体现,巧妙之处在于有心人一看便知道这是骗术,因为它虚伪得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点影子。而这明显的骗局居然这些大人们没有人敢点透,这是为什么?最后为什么让一个小孩来揭穿?这天真的声音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些大人们说假话无不缘于自私、自利,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皇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也怕丢了王位。官员: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百姓;怕别人嘲笑愚蠢;怕招杀身之祸。因为小孩:单纯,天真活泼,不懂得人情世故,无所顾忌,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天真的声音启示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八、感悟主题:1、这篇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想象夸张)2、一篇《皇帝的新装》,一场可笑的闹剧,留给我们了很多的思考,这篇课文主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