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聆听智慧的声音成就高效的课堂2014年10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师校组织的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培训会上辽宁省教研室督春月主任,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给我带来了欢乐,更通过丰富的课例,带给我强烈的思维碰撞,让我对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新的思路。下面就我这一天的培训心得加以总结。一、确立一个思想,即“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第一条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语文学习需要个体的感悟与体验,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参与的积极性越大,效果就越好。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一直是我所困惑的问题。督主任的讲座为我提供了不竭的活水。我懂得了,要体现学生主体,就应把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要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多让学生质疑问难,多让学生互相交流,多让学生讨论争辩等等。教师不应该居高临下地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给学生,而应是2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学生一道去感知、去领会、去体验,和学生一同分享“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喜悦。二、落实两个重点,即“重视朗读、重视书写”,夯实基础。(一)重视朗读1、转变观念,提高对朗读教学的认识语文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坚持把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教学的要求落到实处,返璞归真,以本为本。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朗读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督主任指出:“语文教学,若不进行朗读示范指导和练习,就不能算完整的语文教学。”我们的祖辈们把“学习”说成是“读书”,可见“读”在古人学习中的重要作用。2、加强指导,提高学生朗读的技巧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只有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朗读技巧有很多,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教师自身对朗读的知识要胸有成竹,对不3同的课文,朗读时的重音、停顿、快慢、语调等都应了如指掌。假如教师都能准确地朗读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读好停顿、重音、轻音、语调,且掌握好语速、富有节奏感,那学生就可以在准确的、有感情的朗读中获得优美的意境、缜密的思路,就能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通过朗读触摸心灵,引起共鸣,排除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阂,达到身临其境、忘我的境界。3、开展方法多样的朗读,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朗读既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美的创造,通过朗读可以激发美感,让人领悟和体验美感。好的朗读,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还能让朗读者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对朗读要产生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通过课内朗读教学,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无疑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当务之急。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感染学生,也可以通过配乐朗读或播放朗读录音熏陶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以体验情感,也可以鼓励有朗读专长的学生进行有个性理解的朗读带动其他同学的主动参与。总之,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教学才能初见成效。(二)重视书写语文学习如同小孩走路,来不得一点点的虚假架子,必4须在无数次的跌倒、滚爬中反复的锤炼,以写好每一个字开始。规范汉字的书写,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出炉”,在语文写作的“基础等级”中加了一个注释,即每错三个字扣一分。这一要求,体现出国家对我们“国字”的高度重视,对我们从事语文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教学生写好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