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学生的作文虽可谓优美,但却是仿写甚至抄袭他人之作:明明家住高寒山区,却写道“我常常和小伙伴一起到海滩上拾贝壳”;明明父亲是一乡镇企业普通工人,却写道“我爸爸是市某局局长”……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真让人堪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小学生作文“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怎样让学生写出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提高写作能力呢?写作犹如做饭,既要有“米”——写作素材,也要有做饭的技术——写作方法。我认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体验教育,让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方法,便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一、体验,积累写作素材,获得“可炊之米”小学生怕作文的一个原因便是缺乏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本身生活阅历浅显,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均很有限。为此,充分给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学生便能积累写作素材,获得“可炊之米”。1、给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学校和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的活动,为学生的体验创造条件,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陶冶情操。如开展文娱活动、体育运动、参观访问、生产劳动(或家务劳动)社会调查、游览观光、座谈讨论、观看演出、阅读书报、游戏等。学生在体验活动乐趣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积累了写作素材,不仅积累生活事件素材,还可以积累优美词句。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体验后,作文便显得详尽具体、真实感人。如我一次让学生写一个场面——记一次拔河比赛时,由于同学们只是看过几次拔河比赛,而且时间已久,我虽花了不少精力讲解、引导,但大家所写作文简短空洞,干巴巴的。于是,我干脆用一节课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拔河比赛,大家相当投入,玩得很尽兴。第二天,同学们交来的作文令我耳目一新,篇篇内容充实具体,让人如临其境。连平时作文较差的一个男生也这样写道:“……糟啦!快被他们拉过线啦!不行,不能输给他们!虽然我腿有点发软,手臂也有点发麻,但我闭上眼,咬紧牙关憋足气,使出吃奶的力气拼命地拉。终于,绳子又开始往我们这边移了……”2、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心理学指出,小学生的注意是以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常常对周围事物、现象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要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不仅要给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更要培养他们用“心”去体验,让体验有所得。具体地说,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等。特别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须知处处留心皆学问,培养学生从小做个有心人。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观察以知觉事物的表面特征为主,比较笼统模糊,随意性差,杂乱无章,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因而,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首先教会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事物;其次要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技巧,比如按一定顺序观察,对重要的或自己所需的内容进行重点观察等;再次,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观察训练,比如从人、物、景等的分类观察再到综合的整体观察,对事物进行横向或纵向观察,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观察等。二、体验,掌握写作方法,做成“有米之炊”小学生怕作文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懂写作方法,缺乏写作技巧,“拙妇难为有米之炊”。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让学生积累素材,还要让他们掌握写作方法。写作方法包括立意、选材、遣词、炼句、谋篇、布局等思维方法和采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法。当然,小学生并不需要了解这些素语,只要求他们在实际写作中能运用这些方法。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听、说、读、写、思维、想象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要多体验听、说、读、写,就能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1、体验听话让学生体验听话,训练他们听懂别人话中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听懂话与话之间的联系、以及为表达某个意思而使用的词句和表达方式等,从而思考自己要告诉别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