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专题调查汇报按照区政协主席会议的部署,我们区政协经济专委的同志,在张青副主席的带领下,于2007年10月,对我区工业园区发展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破难奋进的历程1、农业大区的困境。我区是1993年元月成立的,当时的全区财政收入不足1000万元(主要是农业税),加上市级财政补贴1399万元,合计财政收入仅有2000多万元,维持着4000多财政供给人员工资和建设性支出的负担。自1993年至2003年的10年间,市委、市政府对我区的要求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确保滁城的粮油及蔬菜副食品的供应。在这种单一农业经济的思想支配下,区级经济发展越走路越窄。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财政穷区、工业小区,区级财政十分困难。2、困境中的起步。“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2003年6月,区委组织几个班子的领导和全区科级以上干部,共计100多人到江苏XX县区参观发展工业园区的现场,使大家耳目一新、深受启发。XX县区属于苏北地区的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财政穷县。2001年以来,他们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财,破难奋进,采取先租后征的办法把土地从农民手里拿过来,建设起了30多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完成了园区的“三通一平”建设,一大批企业纷纷在此落户,获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通过参观学习,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就是单一的农村经济不能富民强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而发展工业必须发展工业园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把已经开始起步的腰铺工业园、城南科技工业园、乌衣镇的红山工业园合并成为工业开发区,由区里一名领导牵头,负责园区建设。2006年区委四届一次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工业强区、招商立区、科技兴区、农业稳区”的发展战略,明确指出要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区委、区政府顺应“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奋力崛起”的东向发展战略,调整充实了工业园区的领导力量。在园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党工委,并且建立了园区的事情园区办的管理体第1页共5页制。经过不懈努力,将工业园区报经省里批准,升格为“省级工业开发区”,面积为33.5平方公里。园区升格为工业园区为大发展奠定了基础。3、趁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成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工业园区管委会“一班人”,破难奋进、勇于创新,取得了喜人的业绩。一是抓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了乌衣工业园区2600亩的土地征用的基础工作,目前正在进行长2047米、宽21米的乌衣工业园区大道的建设,工地上一派大干快上的建设场景十分喜人。投资1000多万元的老滁全路整治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开始动工。这将进一步改善腰铺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在城南科技工业园区内,新投资1000多万元的理想创业园里,10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正在进行施工,这将成为一批中小企业谋发展的孵化器,为企业快速入驻创业,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载体。二是抓土地置换工作,为一批项目入驻,提供发展空间。今年以来,区政府集中力量狠抓土地置换工作。目前已有2000亩“土地置换”用地指标上报省政府,已收到批文,待批指标正在办理之中,初步缓解了我区建设用地指标困难。三是抓规划,做好与市规划的对接。去年以来,他们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下功夫、花本钱修编了“一区三园”的发展规划,认真做好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积极与市发展规划衔接,为今后项目入驻园区,尽快获得市级规划许可,做了必要的前置工作。四是抓土地资源的整合工作。今年以来,工业园区管委会针对过去用地比较混乱的状况,对一些征而未用、占而未用的项目,动真格的抓了“腾笼换鸟”。通过土地清理,对一些等待观望的入园项目,动员他们尽快开工,并于今年8月份在城南工业园成功举行了十五家企业集体开工典礼,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一些没有实力,不具备入园条件的项目,收回了用地指标。五是招商引资取得了新进展。园区管委会在抓好基础建设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形式多样的以商招商、挂职招商、推介会引商、专业招商、上门招商活动全面展开,真正是百花齐放、硕果累累。比如,新投资2亿元的珍珠水泥二期工程即将动工,新投资1800万元的恒昌二期工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