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政策初探[来源:本站|时间:2008-07-20|文章点击:8|评论:0条|字体:大中小]◆中图分类号:F407.471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自主创新是汽车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性建议。关键词: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政策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支撑的缺乏,使我国将很难从汽车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分析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思考制定自主创新政策的方向,对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现状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具备了自主开发中型载货汽车的能力;引进车型国产化率的大幅度提高,推动了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技术力量分散,产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我国汽车产业中的大型国有企业虽然在技术、人才、研发投入等发面优势明显,有的甚至还设立了技术开发中心,却仍然没有完全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技术开发停留在对引进车型的改进和完善方面,缺少关键部件的自主设计开发。一些体制灵活、坚持自主开发的中小企业虽然强调自主创新,由于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主要采用联合开发和委托开发的方式,虽然获得了知识产权,但对技术实力的提升帮助有限。我国汽车技术力量分散,企业间分工协作不明确,政府对产业共性技术支撑力度不够,对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无法进行协同攻关,难以集各方优势和科技资源形成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合力。(二)研发经费投入有限,研发人才短缺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远远低于外国汽车企业投入水平。R&D是我国汽车产业最落后的环节,能力根本无法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汽车工业强国相比。由于大部分汽车公司的研发中心都不在我国,因而国内的汽车开发人员既没有机会发挥专长从事研究开发,也没有机会通过接触和参与整车开发的全部流程来提高技术水平。因此,我国汽车产业的研发人员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技术能力也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在缺乏自主创新积极性的大型国有企业与合资企业里,由于研发人才没有可以施展才华与抱负的自主创新舞台,缺乏实战的机会,人才浪费的现象严重。(三)自主创新实践经验少,数据资源积累不足汽车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开发设计的积累和实践对于自主创新的成功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由于我国汽车企业长期依赖跨国公司的技术输入,缺少自主创新的实践,导致开发经验缺乏、数据资源积累不足。产品开发活动缺少数据库的支持,设计、工艺、制造数据库集成度不够,直接导致设计过程中经验成分过多;同时,由于没有以往成功和失败的数据作参照,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在进行产品结构改进、工艺改进和材料改进工作时都不得不谨小慎微,不敢轻易改变原有产品的设计,即使有所改动也不得不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试验,从而严重影响了产品开发的进度和质量。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薄弱的原因分析虽然造成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薄弱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对汽车产业的过度保护、对在位者的过分扶持以及对引进技术的过分依赖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一)行业管制弱化了市场竞争的强度我国政府制定汽车产业政策的目的是通过行政手段加快“汽车寡头”的形成。但是产业政策的实施违背了企业成长和市场演化的规律,忽略了汽车寡头以及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形成的唯一途径是市场的自发演进,忘记了企业的规模正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过程同样也是企业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提升的过程。事实上,受保护的定点企业长期占据垄断地位,而且使我国汽车市场维持高价格水平,使生产率较低的我国汽车工业仍然能够大量盈利。在政策保护下的我国汽车企业享受着需求膨胀带来的高额利润,根本无须考虑创新或自主创新的问题。(二)政策倾斜导致了竞争环境的恶化我国政府为了吸引国外投资所采取的优惠政策,在客观上造成了汽车产业合资企业与自主品牌企业之间的税收不平等,而后者恰恰是目前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主力。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