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型企业会计电算化模式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会计电算化在小微型企业中的应用,以及应用当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替代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是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小企业应在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强化基础管理,规范业务流程,重视人才培养,并将会计电算化工作纳入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范畴,制订切实可行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计划,以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总目标服务。关键词:小微型企业、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运用,推动着我国财务领域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企业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应用到会计信息系统的简称。它首先是实现整个会计核算业务的计算机处理过程;其次是实现财务预测、决策、分析等管理手段的计算机控制过程。近年来,很多大中型企业都已经采用计算机记帐和编制报表,已初步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并正向会计电算完善化发展。而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面对这场信息革命却进展缓慢。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一)会计电算化发展历史1、会计电算化概念的产生:1981年8月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在当时是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2.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1)狭义: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2)广义: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相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3.发展:发展流程: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网络财务.现在,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提供从财务上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的各项功能.(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已30多年,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三)会计电算化的就业前景从事中小企业及事业单位的出纳、材料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收入和利润核算、总账报表等会计岗位。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审计业务、会计咨询和服务业务,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出纳、会计、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维护、开发设计及销售等工作。也可从事各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仓库保管工作、产品营销工作等。(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会计电算化将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领域。未来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将与计算机充分结合,采用大容量的数据库存储突破现有的以事后管理为特征的模式实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使电算会计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健全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我国提倡依法治国,会计电算化作为未来潜力很大的领域,我们应遵循国家依法治国的号召,使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不断健全起来。二、会计电算化与传统手工会计的联系与区别1、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联系(1)系统目标一致。两者都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两系统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都采用复式记账原理。(3)都要遵守会计和财务制度,以及国家的各项财经法纪,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4)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都具备信息的采集输入、存贮、加工处理、传输和输出这五项功能。(5)都要保存会计档案。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会计信息档案必须妥善保存,以便查询。(6)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两系统都要编制会计报表,并且都必须按国家要求编制企业外部报表。2、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区别(1)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