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D-LTE数据卡、数据终端、WLAN及铁路区间直放站无线覆盖等公网无线复合信息应用业务设计研究工作大纲项目名称:基于TD-LTE数据卡、数据终端、WLAN及铁路区间直放站无线覆盖等公网无线复合信息应用业务设计承担单位:合作单位:项目提出人:魏晨生(wcs@sina.com)起止年限: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基于TD-LTE数据卡、数据终端、WLAN及铁路区间直放站无线覆盖等公网无线复合信息应用业务设计课题研究大纲一、国内外研究现状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速铁路在世界发达国家兴起并投入运营,铁路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我国高速铁路研究始于八十年代。广深铁路作为准高速铁路的试点开启了中国高速铁路的试验田。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是1999年开建,2003年建成的秦沈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代表着中国350Kph级别高速铁路的开始,它于2005年开工,2008年建成。随后开始大规模地进行高速铁路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适应国情的铁路路网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近年来路网规模的扩大,列车运行的系统性风险控制体现的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甬温事故,再次用血的教训说明了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可靠的安全,也不存在绝对可靠的技术。只有“人、机”有效、有机的高度结合,才会避免或降低灾难的发生。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天气环境复杂多变,路网规模越来越大,各种突发因素和日常管理与维护直接影响着列车行车安全,特别是车速的提高带来的变化,无论是人员、还是手段都还远远滞后,没有跟上。目前,通过无线宽带网络和传感器网络技术,针对铁路拟应用单位业务特点和不同层级的应用,在业务设计上,以先易后难、特色突出、系统应用、扩展性强、清算简单、长期有效为目标,以设计业务的类型互相对冲、避免单一风险为手段,达到长期服务的目的,通过逐步实现运营、安全、维修等多种功能的综合集成,实现基于TD-LTE数据卡、数据终端、WLAN及铁路区间公网直放站无线覆盖等复合信息服务应用。具体应用见详本。安全、便捷且受天气影响相对较小的高铁是人们出行的理想选择。但事实上,在较早发展高铁的法国、日本和德国,都难免发生小故障,特别是在运营初期。这些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列车保护和自动控制技术、监测报警系统以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只有几十年如一日地不懈努力,才能造就“安全神话”。说起来简单,要实现,需要走的路还很长。首先一线现场人员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非一日之功。因此,首先是把他们训练成熟练工,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为此,结合铁路运营管理的具体实践,开展宽带无线网络技术和传感器网络技术在铁路的应用研究,其应用服务范围很广,不仅体现了社会价值又体现了经济价值。二、课题研究计划指导思想:以TD-LTE数据卡、数据终端、WLAN应用为依托,解决既有数据的利用问题,提高维护质量和管理效率,同时在TD-LTE数据卡、网络、WLAN、传感器与综合维护相互作用机理和嵌入式设计应用与施工技术等方面提出创新性成果(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一)2013年度1.编写研究及现场试验大纲;2.现场业务调研,分析和归纳既有动、静态数据、数据流向,形成后台平台开发的技术规格书。类似于OA,不过处理的是数据。3.平台实现对既有动、静态数据进行二次加工、分类、汇总。4、进行软件测试试验,测试必要的业务功能;5、计算机终端、手机终端业务功能验证与测试;6、WLAN终端嵌入应用试验与验证;7.铁路沿线直放站公网覆盖叠加铁路应用辅助功能试验与验证;5.远期跟踪与小范围验证激光传感器的特殊应用,视条件待定,目前尚受到器件、后台处理、施工工艺的制约。(二)2013年度1.编制技术规格书建立动、静态数据归纳统计分析模型,进行部分应用模块的试验与验证;2.验证计算机、ipad、手机终端信息交互的有效性;3.分析整理现场测试、观测数据加工分析后,与实际状态的契合度;4.通过试验工程中各类处理措施的效果分析比较,确定WLAN、终端和利用直放站公网覆盖增加的业务流程与组网结构型式,为普及推广应用业务形成成熟的模式;(三)2014年度1.继续进行现场监测和测试,检验成果应用的有效性;2.深入分析整理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3.准备课题成果验收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