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活动的实践活动调研报告隆德县第二幼儿园杨慧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已经有了一个本质的变化。它强调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前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和思考,把各种抽象难懂的数理逻辑概念“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现在就结合中的数学教学活动,对设计中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目标制定和活动过程设计来阐述怎样进行中班就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一、设计数学教学活动的原则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活动方案时需要教师系统地、有目的地进行组织和设计,在具体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孩子的已有发展水平。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已有水平。如果设计的活动高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那么这个活动很难“同化”到孩子的知识结构中;如果设计的教学活动低于孩子的年龄特点或者孩子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那么这个活动就是无效的。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亦如此。2、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数学是一门自成体系的学科。在活动设计前,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个学年甚至是这个学期,幼儿需要掌握理解哪些数学概念。这些概念,哪些是比较容易让他们接受的,哪些是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教师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根据正在进行的主题进行设计。3、设计的数学教学活动是一种经验的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知识本身。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让孩子有机会自己探索,操作材料,在操作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探索,自己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不仅让他们牢固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更重要的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既要考虑到他们的即时需要、他们的兴趣点和发展的可能性,又要使他们在经过活动中的思考和探索,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二、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明确了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现在可以具体落实到活动方案了。一般在教学活动方案中会出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及活动过程。活动准备及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操作材料和幼儿的已有经验,在这里就不具体展开说明。(一)教学活动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目标的确立可以明确活动的教育方向,引导活动过程的设计。在数学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上,我们可以从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目标等三个方面来制定。认知目标即:数学方面的需要,幼儿理解或掌握的目标;情感与态度的目标即: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及爱思考、会主动动脑筋解决问题的目标;操作技能的目标即: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对他们的要求,比如会摆弄、操作材料等。在设计原则中已经提到,数学是自成体系的,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孩子在数学方面的已有经验进行设计。比如在《图形赛跑——按图形特征分类》中,我们设计了目标:1、幼儿能熟练地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四种基本几何图形,并能和实际生活相联系。2、引导幼儿不受图形大小的影响,学习按颜色、形状的特征进行分类。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因此设计的目标1,这是认知目标。对于目标2,是能力目标,让孩子们知道数学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目标3是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当然还有一些隐性目标,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二)活动过程的设计教师是引领幼儿步入数学殿堂的引路人,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将直接影响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的设计方案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是行之有效的呢?1、各个环节架构围绕目标,层层递进。在设计活动环节时,老师心中要铭记这次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达成这个大目标,在活动中可以化成哪些小目标,这样每个环节围绕一个小目标进行,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最终达成大目标。比如在《图形赛跑——按图形特征分类》的设计中,第一环节让幼儿辩一辩,请幼儿准确地说出图形名称。依据《纲要》理念,幼儿园的科学(数学)活动,活动选择了适合幼儿的年龄、生理特征和学习特点,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形状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