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52-53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材分析:《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是义务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师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教材以有趣的故事“阿福的新衣”为素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使他们积极地投入探索活动中,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下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逐步形成对厘米的长度表象。并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测量的方法,经历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教材的学习中认识比较了物体的长、短,在本节课上他们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厘米”。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少数同学在数学课上利用尺子画直线时会对尺子产生兴趣而进行观察;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长度单位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学会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知识。大部分学生对尺子有一些粗浅的了解,极少数的孩子会测量长度,但对长度单位的概念,1厘米究竟是多少没有印象,因此本节课重难点帮助孩子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长度。教学目标: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会厘米的含义,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2.在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难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意义,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及手段:直尺,1厘米纸条,5厘米纸条,图钉等物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故事情境,体会统一测量工具的重要性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生:想。师:请看大屏幕。播放《阿福的新衣》。师:是呀,大家看到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自觉地进入讨论,可能有的说师傅和徒弟的手不一样大,师傅的大,徒弟的小,徒弟的三拃没有师傅的三拃大,衣服就小了;)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你能帮他想想办法么?(有的说应该用一个人的量,不应该换人;也有的会说用尺子量就好了。)师小结:因为师傅和徒弟的手不一样大,所以量出的结果不一样。这给我们带来了不方便,所以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用什么单位?1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今天我们来认识量比较短的物体时要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情境,有助于学生感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量长度时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和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二、观察体验,探索方法1.认识直尺和厘米课件出示直尺师:为了孩子们都能够观察,老师把直尺放大了,请大家仔细观察直尺1分钟,你能发现什么?师:课件出示一把另一把直尺。看一看,你发现这把尺子上少了些什么呢?生:数字。生:长长短短的线。生:字母cm。师: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数字所对的线有什么特点?生:要长一些。师:直尺上最前面的数是0,0所对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0刻度是直尺上刻度的起点。(课件闪动0刻度线,显示“0刻度线”几个字)师:这里的cm表示什么?生:厘米(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2、认识1厘米师:1cm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在直尺上找出来吗?(课件演示:闪动0刻度线和1所对的长刻度线,再闪动0—1间的1厘米长的线段。)师:从0刻度线到1所对的长刻度线之间的这一段长1厘米。(板书:1厘米1cm)师:看清楚了吗?在你的尺子上找到这一段。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哪一段也长1cm吗?生1:2--3所对的长刻度线之间的一段也长1厘米。生2:3--4所对的长刻度线之间的一段也长1厘米。……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动学生说的某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