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业申请报告再就业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论文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中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成就,但另一方面,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也产生很多的社会问题,大量的人员失业。本文通过对失业、下岗人群在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受程度、失业下岗前岗位分布及失业下岗后基本生活状况的分析,对现状有全面而明确地了解,并提出措施来实施有特色的再就业工程,以实现在现有国情基础上,动员一切可利用资源来做好失业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切实为失业下岗人员服务。关键词:社会转型失业下岗再就业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祖国大地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标志着我国拉开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序幕,许多年过去了,社会转型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成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一进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大量国有停产、破产、倒闭,产生了大量失业、下岗人员,如何解决这些人员的生活、再就业问题是我们现阶段工作的重点,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解决好失业、下岗人员的基本生活、再就业问题。一、失业下岗人员的基本特征1、失业下岗人员在性别构成上女性占多数。女性由于受自身特点的制约,更多地滞留在失业队伍中,不能尽快实现就业,甚至女大学生、研究生的就业都困难重重。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全部失业人口(包括下岗人员)中女性比例要高于男性,无论是老基地的辽宁、东部的江苏、还是中部的安徽、西部的陕西,失业人员当中女性无一例外地高于男性;而下岗人员(企业停产等待安置失业人口)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比例的幅度在21—26个百分点之间。2、在年龄构成上大龄者多。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35岁以下的中青年失业人口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待业青年”,即刚从学校毕业还没有来得及找到工作,为了第1页共5页更好而通过辞职等形式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的人员以及企事业单位中辞退的人员。而下岗人员中,中年人员居多,其中31—40岁的占40.1%,41—50岁的占32.3%,二者之和为72.4%。其中l6—24岁“待业青年”所占比例最大。3、失业下岗人员的受教育程度较低。中国社会院人口研究所对北京、天津、南京、西安、长春和武汉六城市职工下岗情况调查的样本资料显示:下岗职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l0.56年,其中男性为l0.42年,女性为10.67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7)》显示的1996年的数据中,下岗职工中低素质的劳动力所占比重最大,这一点在不同性质企业之间没有差别。下岗职工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1.08%,中专、高中、技校生占26.24%,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2.68%。这反过来说明,在下岗职工再就业过程中,要特别加强职业培训工作。4、从失业下岗人员的技术构成(岗位分布)上看低素质多。相当一部分失业下岗人员无任何技术、技能或一技之长,只能从事简单劳动,这与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复杂劳动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现实状况极不相适应。《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7)》显示的1996年数据表明,按工作岗位分组下岗职工中其他人员的比例最大,占48.40%;工人和学徒的比例其次,占41.75%;服务和管理人员占8.14%;工程技术人员最小,仅占1.71%。5、从失业下岗人员的家庭生活状况比较,贫困的占多数。在中国城市中,传统的低收入层、贫困层是老弱病残式家庭以及“半边天”(即家庭式是一半在一半在城市的家庭)等等。然而,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失业下岗人员的家庭成为城市低收入的主体。1998年北京调查表明在失去工作之前,收入在380元以上的占83.5%,210元以下的仅占5.3%;而失去工作之后,收入在380元以上的仅占31.9%,210元以下的占48.8%。二、实施有中国特色再就业工程的基本对策再就业工程是国务院于1995年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第2页共5页的,就是指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劳动者个人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手段,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失业人员和下岗人员再就业的综合性社会工程,其实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市场就业为依托,以实现充分的或合理的就业为目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