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当老师作为一名中等师范的应届毕业生,我们的专业知识本就不如那些本科生,可是我们同样得以“传道、授业、解惑”定为教师的天职,可是时代已发展到21世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现代教育所受到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严峻和复杂。教育质量的提高,说到底教师的质量是关键。那么,今天我们如何做老师呢?一、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思想品德上有问题的,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等等这些孩子,更要给予加倍的爱,而不应冷落或歧视这些学生,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尊重他们,与学生平等相处,更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智慧的完整的人。而现如今我们教师是施教者,承载和传播人类文明,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而确立了教师的尊严地位。但也因此在一些教师团体队伍中极其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教师和学生间就存在着尊重与被尊重的隔阂,学生求学,老师施教,教师成了知识的化身,有着至高的威严,学生不可冒犯,哪怕教师对一些学生施加“心灵或言语的暴力”,甚至早早打上“次品”的标签,学生也只有无条件无理由的默认,因此学生普遍产生害怕教师的心理,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了障碍,这使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形成一个拦路虎。今天,我们对“师道”要重新认识:良好的思想和人格是首要的,今天的老师还必须要有稳定健康的身心素质。教师不但要满足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又要培养其人格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从教的基础,不但对做好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而且本身就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同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前途为目的的去爱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位学生,一言一行为每位学生的成长而服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目标去完成教师应做到的师道理论。教师不能以“师道尊严”而居高临下,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与学生要平等相处。更重要的是:教师不能有差生的概念。曾有一个教授对一个某个贫民地区的100多名学生进行了前途预测,竟然被全部认为“无所作为”,但多年以后有人再进行追踪调查后,除10多名无法联系外,其余80多名都获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不少成为科学家、大律师和国家运动员,他们都说有今天的成就应该感谢当年的小学老师,而已老态龙钟的教授告诉调查者的是:“我爱这些孩子”。可见,只有爱学生才有成功的教育。所以,新时期师德的核心是给每个孩子最多的关爱。二、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鲁迅曾说过,“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他也成不了人。”有相当的教师对人才的认识,只认定能做出卓越贡献者是人才,有一定成就者是人才。这应该说只是高层次人才,是对“人才”的狭义理解,是片面的。正确、完整的人才含义,它包含了从低到高的不同层次的人才。正如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社会有用即是“才”。而且想要使自己的学生成为人才,那么首先要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要有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的有关知识。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新时代的老师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多学点知识,多参加各级各类的进修,进行更高学历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当今时代的教师,就是要致力于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迎接即将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知识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进入一个“学习化”的时代,只有具备“学会学习、善于学习”能力,善于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的新型人才,才能适应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老师本身就这样,而如今对于学生的教师也要改变原来那种片面的人才观,建立起全面的人才观,当一个人在社会的某个工作岗位上能发挥他的作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就体现它的人才价值。素质教育的根本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杜威说过:“教育的任务在于发现各人的特长,并且训练他尽量发展他的特长,因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