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之我见铜川市大同路小学付亚慧本期学校又安排我带六年级,这已是我连续五年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同事开玩笑地说,不用备课你都知道课怎么上。我无奈地笑了笑,这些年来带毕业班的辛酸与努力只有自己知道。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这几年的教学,我很庆幸自己能成为“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这个课题研究组的一员,不断地学习使我渐渐地对课题研究产生了兴趣,对教学有了一定的思考,并积极地进行探索和实践,更多的时候我都在思考并实践着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的高效、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乐学,会学。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我们教师永远的追求。我所理解的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中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让学生获取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追求高效课堂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精心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之保证“无论课程改革怎样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基本功。”作为教师,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在备课上只有竭尽全力,绞尽脑汁,我们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展示自己的精彩,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故我在备课上从不马虎,力求把课备精、备足。一要研读教材,让备课准确到位。备课时,我总是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理解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弄清其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乃至整个小学阶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及来龙去脉,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我不但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备课,同时还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教材,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彻底吃透教材,然后再统筹安排在教学中应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不少老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根据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那你的课设计得再怎么精彩,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老师只有赢得学生,才能赢得课堂。二要重组教材,让备课丰富多彩。传统教学始终把教材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我们教师只是简单地按教材教学,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这样学生怎么可能有所创造呢?因此,教师不能迷信教材,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如调整教材编排顺序,更换内容和例题,新旧教材结合讲解等,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我在教学1有些内容时,发现现有的教材习题设计比较单薄,根本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就自己设计不同类型习题予以补充,锻炼学生思维。有时发现在现有的课本之外,还有相关的有意义的材料,就将其引入课堂,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要优化教法,让备课突出实效。解惑是老师毕生要做好的事情。解惑要有方法,要摒弃那些生硬的、死板的、教条的方法,以通俗易懂,灵活多变的方法代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特别对一些难点问题要反复推敲、琢磨,多查找资料,多想想办法,吸收优点,推陈出新、出巧。巧妙新颖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体会愉悦,进而产生兴趣,愿学、乐学。虽然我对教材已经非常熟悉,但研读教材,精心备课依然是我要做的首要工作,我在研读中取舍,在整合中优化,在挖掘中创造,在拓展中提高。二、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之前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要培养一代新人,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连续几年,我都是接新班,虽然手捧同样的教材,但面对不同的学生,课堂教学也就不能按部就班,要因人而定,因此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通过与原代课教师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教师只有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有所研究,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结合其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容量、节奏和方法等,以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尽可能避免课堂上的无效劳动,。其次,与班主任沟通交流,从那里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特别留意那些优秀生、学困生和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就不是课后的工作,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