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素养调查问卷分析1、“孔孟之道”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俗称()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选择正确答案“儒家”的学生共163人占98.8%。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史记》B、《诗经》C、《论语》D、《资治通鉴》选择《史记》的学生有142人,占86%。3、拿破仑是哪国人()A、英国人B、美国人C、法国人D、德国人选择正确答案C的有108人,占65%;误认为拿破仑是英国人的学生有52人,占32%。4、下列哪个作品是由达·芬奇创作的()A、《哈姆雷特》B、《独立宣言》C、《蒙娜丽莎》D、《天方夜谭》答《蒙娜丽莎》的学生有156人,占95%。5、请你写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能完全写出四大发明的学生有158人,占96%,能写出三个的学生有7个,占4%。6、请写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能写出四大文明古国的有160人,占97%。通过1——6题历史基础知识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中国史的了解程度略高于世界史。一方面因为初一下学期的学生还没有进入世界史学习,另一方面因为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到的世界史内容比较少,例如与历史最接近的语文课本中选择的文章涉及到世界史内容的非常少,语文老师要求的阅读书目大多集中在中国古典名著、科幻类小说,很少包括世界历史人物传记。历史老师在上课时基本上集中在历史课本上,很少给学生推荐一些文质兼美、可读性强的历史读书,以至于学生历史视野受到局限。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多元的时代,在中国越来越走向世界,世界越来越靠近中国的时代,我们的学生需要更早、更多的接触世界历史,锤炼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灵魂的人。7、你最喜欢哪一类历史知识()A、政治类B、经济类C、科学文化类D、军事类E、生活类分析:选择政治类的有38人占23%,经济类的有15人占9%,科学文化类的有30人占18%,军事类的有45人占28%,生活类的有37人占22%。学生喜欢的内容集中在政治、军事类,尤其喜欢生活类,而忽视经济类和科学文化类知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初一学生感性思维强,自然喜欢打打杀杀的战争,而且初一历史教材中比较突出政治类内容,经济文化内容比较少。另一方面经济和科技类知识考试考得比较少,又带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色彩,很多老师自己不明白,在教学把它们当做教材的边角料,教学时画一下书就一带而过,不做重点处理,导致学生不太喜欢这类知识。其实经济和科技正是人类智慧璀璨结晶,特别是中国古代的经济科技成就,更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经济科技带来的益处从某种程度上超过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中的政治权谋,更能让学生感到感受到民族自豪感。8、你认为学习历史的用途是()A、没什么用B、能够提高中考成绩C、增长知识,开阔视野D、提供借鉴,启迪人生分析:答“能够提高中考成绩”的有17人占10%。答“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有104人占63%,大部分学生对于历史功能的感悟还停留在知识层次。但可喜的是答“提供借鉴,启迪人生”的有44人占27%,这部分学生认识到历史能提供智慧。所有学生都认识到了学习历史是有用的,但对于用途却有不同的看法。10%的学生比较功利,认为可以提高中考成绩,63%的学生看到了学习历史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能看到“提供借鉴,启迪人生”的学生比较少,仅占27%。历史学科本质是人文学科,这道题的调查结果页促使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地把历史从“知识性”向“人文性”退进,让学生借历史上所有的智慧来启迪自己的人生。9、下列对日本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A、日本人很坏,因此我们应坚决抵制。B、日本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我们应该全面向日本学习。C、日本多次侵犯我们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我们应抵制日货,以警告日本政府。D、对于日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选择A的有5人占3%,这部分学生看问题比较简单,仅用好、坏两个标准去衡量。选择B的有24人占15%,因为他们生活中充斥着日本的高科技产品和动漫等,认为日本等同于先进发达的代名词。选择C的有35人占21%,怀有强烈的民族情绪,比较感情用事。但选择D的有101人占61%,说明大部分学生看待问题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到了评价事物应根据具体情况。本题中39%的学生看问题比较偏激,启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