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流程一、出示学习目标【要学的知识+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设计必须科学、有价值、有层次,能够起到开启学生思考的动力并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我们预设的学生思考范围中来),这些必须在学案上反应出来】1、目标的制定是教师集体备课精心确定的(在新课程标准统帅下结合历年中考、高考、学考考点确定每一堂课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不能大而空洞,要让学生读得懂。2、开始预习前教师对预习提出具体要求(预习什么内容、预习多长时间)方法上予以指导。3、目标的出示根据学科和课型的需要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一层一层还可以是一道题一道题的。二、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独学,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信息海洋里,我们老师在学校能交给学生的知识不过是沧海一粟,从学生终身发展来看,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终身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解决30%的问题,初步达成目标。)1、可以根据学科不同,课型不同选择安排在前置(上课的前一天晚自习)、后置(当堂课上)均可。预习时作业量要控制。2、课堂上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穿插在各个学习小组之间观察、答疑、抽查、询问,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自学情况。(这一环节尤其要关注学困生一对一指导。)。3、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的掌握。从知识技能目标来讲,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学习的方式方法等。三、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对学,解决30%的问题)1、讨论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小组成员一对一、一分为二、集中式。2、整个过程教师一直活动在学生中间,对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或小组给予援手,提示或指导帮助,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整理、归类。3、相信学生、引导学生,注重“兵教兵”“兵练兵”,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四、教师提问、学生展示升华(群学、解决30%的问题)l、教师出示问题,明确展示要求:教师所提出的“展示”问题主要分这么几类:一是反映重点内容的典型问题,二是在“预习、交流”环节中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三是有一定探究意义的挑战性问题。2、自我解决,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发现有展示价值的问题。展示的基本原则是:凡是在“预习、交流”环节学生都能解决的问题不展示,凡是超出学生解决能力的问题不展示,凡是学生或部分学生在“预习、交流”环节自己解决不了但经过全员合作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必须展示。3、教师提问展示(教师要指导、帮助、把握、点评、总结)提问方式应该是多种形式,不拘一格【点名、点组点号、单号问双号、小组问小组、无规律提问……(以此给予更多同学展示的机会)】当然教师备课中必须预设这个问题应该在哪个层次的学生中回答,老师叫号要有预设,如成绩优秀的1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成绩稍差的学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一细节对于培养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学生答题方式:多种多样,原地回答、板演、上讲台讲、表演、抢答、齐答(尽量减少)、主动回答(对同学的回答有异议或有不同的见解时)一个学生答完,其他同学立即点评补充。在“展示升华”环节,我们一定注意要给每一个学生展现的机会,尊重所有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敢想、敢问、敢说、敢演、敢答,张扬个性、释放潜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大方、大胆、大声(课改起初阶段这是最难的,我们教师对于学生的展示回答、补充回答、点评回答尽量予以肯定,确实存在偏差时先鼓励优点然后老师用委婉的语言引导学生的错误思维,这里涉及到老师课堂评价性语言这一学问,在课堂评价性语言方面一些成功的做法附在文章后面).五、归纳总结(重在建构,形成规律,形成体系)1、让学生梳理自己本课所得,对自己在“展示”前没理解的、没掌握的、没想到的进行查漏补缺,对自己理解偏差的、做错的进行反思。2、根据梳理结果进行拓展和延伸。3、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4、第四步是同学间的相互评价,组内同学自由结伴相互提出问题。注意:归纳总结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的点点滴滴知识是零散的,就如同学生拾得颗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