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导学案一、课前预习导学1、郑成功收复台湾:公元1661年3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福建厦门出发,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八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荷兰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完成了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民族伟业。三百多年来,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备受海峡两岸人民的称颂。2、台湾“光复”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手段奴役台湾人民,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才归还中国。3自主学习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注课文的自然段,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3、说说一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4、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5、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二、课堂研讨展示(一)预习反馈1、生字词过关,读2个生字.2、小组内展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并品析。(二)合作研讨学习目标清单1.认识2个生字,积累常用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3.我能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4.从文中出现的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爱。1、说说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2、“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三次)3、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朗读课文画出来。4、指名读出这句话第一次出现的地方。(1)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2)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说明什么?(“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说明了对祖国的爱)(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到五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6、指名读出这句话第二次出现的地方。(1)他们是怎样朗读的?画出这些词语。(严肃认真、大声的、富有感情、整齐地、一遍又一遍)(2)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炎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3)“我”这时有什么感受?(感动)7、进行感情朗读训练。8、指名读出这句话第三次出现的地方。(1)“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2)“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9、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1)“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自己这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句说,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10、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爱国情义。)11、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12、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13、总结深化:一国两制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了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爱中国。(三)活动展示活动设计:分角色朗读课文看谁读的最有感情三、课内训练巩固1、用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_”标出。(1)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chónɡzhònɡ)新学习祖国的文字。(2)接着,他先用闽(mǐnɡ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