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基本说明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姓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设计者王惠莉洛阳市第二实验中学2、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音乐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5)学时数:45分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优雅》和《森林的多伊娜和妇女的舞蹈》认识欧洲的民间乐器:风笛和排箫。2、欣赏《鸟儿在歌唱》了解什么是“欧亚唱法”。3、欣赏《今夜无人入睡》了解什么是“美声唱法”4、欣赏《孤独的牧羊人》了解什么是“约德尔唱法”。二、教学目标1、欣赏风笛曲这一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乐曲,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2、欣赏并熟悉欧洲的三种声乐唱法,引导学生对欧州音乐产生兴趣。3、探究欧洲民间音乐与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欣赏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等,苏格兰民间乐曲《优雅》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风格的特点。难点:初步探究欧洲民间音乐与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四、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第六单元第十三节。由于学生对欧洲古典音乐的熟悉远远超过欧洲民间音乐,因此本节课宗旨是通过聆听《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引出民间乐器:风笛,欣赏由苏格兰风笛演奏的《优雅》,介绍苏格兰风笛和爱尔兰风笛。接着欣赏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来熟悉“欧亚唱法”,并将这种唱法与熟悉的欧洲“美声唱法”相比较,再介绍约德尔唱法,使学生认识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感受欧洲民间音乐的多样性,探究欧洲民间音乐与欧洲音乐家创作的艺术音乐的关系。(1)、风笛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又名“风装管”,是一种音色类于中国笛子的一种乐器,据说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约公元1世纪传到古罗马,罗马军队入侵大不列颠,传入苏格兰,后成为广泛流行在欧洲的民族乐器。(2)、欧亚唱法:保加利亚女声重唱:采用自然、直接开放的唱法,音乐清澈、透明,在多声部的重唱中常出现不谐和二度章程,旋律音域不宽,却富有表现力,旋律音域不宽,各种各样的装饰音、滑音层出不穷,十分丰富,给音乐增加了特殊的色彩。(3)、美声唱法:这种歌唱风格自17世纪至19世纪初盛行于意大利,在以欧洲文化为基础的国家被公认为良好的歌唱或歌唱风格典范。运美声唱法的声乐学派称为“美歌学派”或“美声学派”。(4)、约德尔唱法:源自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一种特殊歌唱方法,用真假声交替演唱,音域宽,旋律起伏较大。五、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对于欧洲民间音乐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学习中通过对熟悉的音乐的欣赏,了解其演奏乐器,紧接着欣赏欧洲乐曲和歌曲,之听后让学生讨论、比较;要注意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不要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六、设计思路在教学中运抛砖引玉的方法,用《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引出苏格兰风笛曲《优雅》,让学生了解风笛的音色特点和演奏形式,欣赏《森林的多伊娜和妇女的舞蹈》了解排箫,之后欣赏《鸟儿在歌唱》,接着介绍欧洲的另外两种唱法,让学生欣赏这些乐曲和歌曲,感受欧洲民间音乐的魅力,引发学生探索欧洲民间音乐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人类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本节课通过欣赏欧洲有代表性的歌曲、民间乐曲,同时开展比较、聆听、演唱等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欧洲民间音乐的特征,深入展开部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专业音乐家的创作离不开民族民间素材,欧洲民间音乐与音乐家创作的艺术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1、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曲,问听到了什么乐器?2、同学们,大家都看过泰坦尼克号吧,相信剧情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这是一部弘扬伟大的人间真情的巨片,主题曲《我心永恒》由好莱坞主流电影作曲家詹姆斯•霍纳一手制作,具有浓烈民族民族韵味的爱尔兰风笛在他的精巧编排下尽显悠扬婉转而又凄美动人。学生回答:看过。。。。2、学生回答。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引出本节的知识内容:欧洲音乐,激发学生探索欧洲民间音乐的兴趣。1、展示图片,让学生1、讨论:听到主1、(1)由熟悉的新课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