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其情感因素的作用,并学会调控,从而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反应,以激发、感染、陶冶学生,使其潜能和创造性得到发挥。可这正是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因为教师的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状态。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就会激发起潜能和积极性,使学生变得聪慧而活跃;反之,则会压抑其潜能和创造性,使其变得窒息而迟钝。教学过程中,教师充满情感的言语活动会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使其记忆准确而持久。教师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反应的敏感性、思维的活跃性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怎样调控情感,使其处于最佳状态呢?若就事论事,很难找到确切的答案。因为情感的可控性、调控范围及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情绪修养和个性品格,教师要苦练“内功”,才能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要注重陶冶情操,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要加强个性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感染学生;要提高情绪涵养,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势态和情感势能;要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切实领会教材,将情感融注其中;要善于控制不良激情,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总之,教师只要充分认识和善于调控情感因素,善于深切体验教学内容的情感并融注于教学过程之中,就会创设和谐的教学心理气氛,从而激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智力和情感智力,就能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现奠定基础,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