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孝感市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指导【考点点拨】1、文题理解(1)文题的含义: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并结合所使用的修辞等来分析含义。例如孝感市2013年中考调研考试散文阅读《低处的温暖》第13题:“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题目“低处的温暖”的理解。”结合原文可知,“麻雀或许就如同生活中的某种人,它们矮小不被重视,可他们在生活的最低处,正静听着凄风苦雨的悲凉,对生活的索取极少,常常平凡而又普通,像普通的萤火之光散落在凄冷的广野,却能温暖那份落寞和孤寂,被人珍视。”找到了这句话,答案就不言自明了。(2)文题的作用:有的交代主要内容,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有的揭示(或暗示)主旨,如《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中考语段);有的点明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交代描写对象,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有的交代故事发生环境,如孙犁的《芦花荡》;有的设置悬念,如《城市给了我们什么》(中考语段)等。标题有时候还具有提示文眼的作用(文眼就是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它是文章的窗户,就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通过它就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如王剑冰《绝版的周庄》。“绝版”一词就是文眼,它一在表明周庄的不可复制性,二在表明作者对江南古镇周庄被现代商业日渐侵蚀的忧虑。这也就是文章所主要表现的主题思想。2、内容概括考题形式: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要内容或中心事件。例如孝感市2013中考适应卷(五)《听山》第13题:文中写到了两次作者具体的听山经历及感受,请分别加以概述。第14题:作者说“听有所获”,请说说作者从听山中得到了怎样的收获?答题要点:(1)记人为主的文章,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叙事为主的文章,要明确主要事件。写景的文章,要把握景物的特点。(2)看清题目,注意答题要求。概括主要内容,是一句话概括,就要尽量的简洁明了,可以先不加字数限定的写,然后再加以浓缩,如果有字数限定的,还有在字数范围以内。(3)不是一句话概括的,就要注意将事件概括完整,尽量不遗漏。要注意分条列出,不要有所疏漏。3、主题提炼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孝感市2013中考适应卷(一)《美丽的邂逅》第17题:“读第⑥⑦段,说说作者在“掩卷沉思”中表达了哪些情感?”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4、行文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例如孝感市2013中考适应卷(四)《荡里莲花》第13题:“全文思路明晰,是以作为行文顺序来写的?”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5、语言品味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1)字词含义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处)。例如孝感市2013中考调研卷《低处的温暖》第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