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做12—13题。(6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一.解释加点的字。(3分)(1)而后喻()(2)以光()先帝遗德(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6)人恒过然后能改恒:7)傅说举于版筑之间(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10)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1)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空乏:(1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13池非不深也()(14)委而去之()(15)故君子有不战()二、翻译句子。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译: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译: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4.人恒过,然后能改。译: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三、1.(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3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2.用“/”标出下边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2分)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四、选择题1、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则无法家/拂士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4、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困于心苛政猛于虎也B.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D.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5、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1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在乎山水之间也C.人恒过,然后能改还过岳殿东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B.舜发于畎亩之中此之谓也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不然。7、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和()这两句。(3分)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去留两便C.寡助之至比至陈无微不至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龀,跳往助之10、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1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C.舜发于畎亩之中宋何罪之有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1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C.第二段先反面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