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花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乐昌二中肖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感受“诗体小说”的特点。重点分析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课文的中心思想。2.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体味诗化小说的特点,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2)合作探究法,设计活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深化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说的意境美和人情美,体会文中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保家卫国的决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旨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简单认识了孙犁与“荷花淀派”,了解了“诗体小说”的特点,梳理了课文的故事情节。接下来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片荷花淀,更深入更仔细地去感受小说的诗情画意。(二)明确目标,导入新课1、分析文章的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2、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3、总结课文的主旨(三)问题牵引,分析探讨1.问题:小说中出现了几次比较重要的环境描写?主要描写了那些事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1)月下编席:月光皎洁,小院整洁,苇席洁白,淀水银白,薄雾朦胧,荷香飘渺。【安宁美好,诗化的劳动】(2)寻夫归途:万里无云,凉风阵阵,水面宽阔,水花跳跃。【愉快惬意,诗意的水乡】(3)遭遇敌人:无边无际,荷叶茂密,花箭高耸。【铜墙铁壁,诗化的战争】2、活动:朗读小说中的对话,揣摩人物的语气,分析其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1)学生自行组合,分角色朗读,注意对话语气;2(2)课堂表演,师生共同点评,分析人物心理和性格;(3)形象对比:鲁迅笔下的女人们VS孙犁笔下的女人们【鲁迅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祥林嫂、华大妈特点:勤劳朴实、愚昧无知、地位卑微、唯唯诺诺孙犁笔下的女性角色:水生嫂为代表的荷花淀的女人们特点:勤劳朴实、坚强乐观、积极上进、深明大义、男女平等】(4)教师总结人物群像描写:淡化个体身份,以个体代整体,水生嫂代荷花淀的女人们,荷花淀的女人们代抗日后方的女人们。【勤劳的农村妇女,牵挂丈夫的妻子,支持理解甚而投身抗战的进步分子】3、思考:根据下面的提示,尝试总结文章主旨。(1)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许多反应战争的小说都偏重于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本文却始终使用诗化的语言去描写美丽的风景与人情,这样的手法会减弱读者对战争的厌恶么?(2)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本文的主人公不是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战士,而是穿梭在荷花淀中的女人们,她们的情感态度有没有矛盾的地方?作者着重描写她们又有什么目的?【参考:核心——“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4、拓展:分享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的一首诗《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五、教学反思:因课堂时间限制,不能进行文本细读,对于课文的诗化语言,品读时间较短;在人物性格赏析方面,水生嫂和水生之间的对话未能详解,对水生嫂的性格分析不够详细。六、板书设计诗化的环境——美丽宁静诗化的劳动——安居乐业诗化的情感——淳朴自然诗化的战争——乐观向上反衬侵略者的丑恶加深对战争的憎恨表达对人民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