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让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快乐成长》工作单位:河东十六幼姓名:田湘宜摘要:古往今来,任何时代没有不做游戏的孩子,也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孩子孩子们离不开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花儿离不开太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篇贯穿了“以儿童为本,以儿童的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呼吁:“母亲啊,培养儿童游戏的能力吧,父亲啊,保卫和指导儿童的游戏吧。”本文正是顺应《纲要》要求,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动手、动脑,还幼儿以游戏的权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于是,我国正式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可见,游戏已成为孩子们“生命”的一部分。关键词:角色游戏展现个性共同游戏主动发展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需要,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孩子通过模仿与想象,创造性地反映自己所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类人物、事件,轻松愉快地学习、积累适应社会生活的早期经验。虽然没有成人的指导和参与,幼儿同样可以自发地有声有色地进行角色游戏,但是幼儿在充满游戏氛围、材料丰富多样的区域里,在环境与材料的联想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就更生动、更富想象与创新,并且随着操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均能在角色游戏中得到满足,因此角色游戏不仅带给幼儿欢乐的童年,更是引领幼儿愉快成长的特殊学习方式。为此,幼儿园的活动室、走廊甚至盥洗室等等角落,被教师尽可能地利用起来,为幼儿设置了多样化的“游戏乐园”。在这片游戏天地里,教师与幼儿、家长一起收集的材料,经过摆放营造出“家”、“饭店”、“超市”、“理发店”……等等氛围的活动区吸引了幼儿在这里玩着不同的“角色”,那孩子究竟在玩什么?怎样玩的?玩得快乐而有意义吗?教师该怎样处理自己的教育地位呢?就让我们一起到游戏中,去观察去感受几组游戏片段,在思考与实践中,引领幼儿一起畅游“游戏乐园”吧。(一)宽容“违规”行为,让幼儿主动发展,大胆创新“娃娃家”里,有小巧精致的餐具、家具、电器模型,有造型逼真的蔬果,有各式点心,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足以保证“爸爸”、“妈妈”随心所欲地选择材料,进行“炒菜”“做饭”,“带娃娃”。你看,扎着两只小辫的果果细心地把彩纸剪成一丝一丝的细条,放在“锅”里翻炒了几下,端到桌上边招呼大家,边自我夸耀:“快来尝尝我做的菜,这黄的是笋丝,红的是肉丝,白的是香干丝,色香味齐全!”大家高兴地坐下来品尝,忽然“爸爸”觉察出这些菜丝是他刚才从“照相馆”带回的“照片”剪成的,就大声嚷嚷道:“你剪坏了照片,赔给我……”,一帆、彤彤几个见状,也说要告诉老师,果果见势吓得哇哇大哭,原本开开心心的欢乐气氛一下全搅了。游戏就此终止,我边安慰果果,边与围过来的幼儿讨论:“彩纸有什么用处?”“什么游戏也需要彩纸?”“象这样的彩纸还有其他东西,老师没有摆在你活动的区域,可是你做游戏时又需要它们,到哪儿去取呢?”经过讨论,幼儿理解了果果的行为出于游戏需要,可以谅解,由此也推出了“宝物箱”的设置,解决再次出现的材料问题。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认为果果剪坏了“照相馆”里的彩纸,甘愿放弃游戏中“品尝”的过程而加入指责果果的行列,使本来还沉浸在游戏欢乐中的果果刹那间失去了创新带来的成就感,而为自己的“破坏”行为感到担心害怕。幼儿园里创设游戏的环境,初衷就是为了回归幼儿喜欢自由自在活动的天性,离开教师的“指挥棒”,让幼儿享受自然发展的活动乐趣。我们也常常鼓励幼儿利用玩具、寻找替代物、半成品进行创新游戏,应该说果果的行为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事情,难道就因为使用了“照相馆”的材料就要全部否定吗?为什么孩子们都认为这张彩纸不能改变它的用途,随意剪开来?追根究底是我们津津乐道的活动常规在作祟,常规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游戏秩序,方便于我们的日常管理,然而过于细密的常规常常变作绳索捆住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成为行动的包袱,幼儿由于不能完全把握那些行为是允许的,为了避免出错就克制、压抑自己的游戏行为,久而久之幼儿就习惯于使用教师设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