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日期学生课程编号12课型复习课题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教学目标1、知道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2、初步学瓷堆竭、研钵、干燥器等仪器的正确使用。3、了解恒重等基本实验技能。4、掌握基础的误差分析。教学重点1、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2、恒重操作。3、误差分析。教学安排版块时长1知识梳理50uiiiis2课堂小憩lOuiiiis3典例解析50uiiiis4师生总结lOuiiiis5课后作业40uiiiis匚口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知识梳一、实验原理结晶水合物受热能够失去结晶水,硫酸铜晶体(蓝色)在110二开始失去部分结晶水,150匚时失去全部结晶水,生成白色的无水硫酸铜。650二硫酸铜分解成黑色的氧化铜。CuSO4XH2OCuSO4+XH2OCUSO4'>CiiO+SO3m(CuSO4)加(HQ)_160m(H2O)1601818m(CuSO4)160(“一略)“X=式中:mi=m(CuSO4xH?O),m2=m(CxiSO4)18赂二、实验仪器和装置1.瓷圮竭、圮堤钳、泥三角瓷堪堀用于加热或灼烧固体物质,加热、灼烧时应放在泥三角上进行。热的瓷圮堀及圮览盖取放时要用坦堀钳。2.干燥器干燥器用于保存干燥的物质。由普通厚玻璃制成,内有带孔瓷板,玻璃盖与容器应与磨砂面保持吻合。容器内下部装有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碱石灰、浓硫酸等)。脱水后的白色CUSO4粉末和圮堀要放在干燥器里进行冷却,因为CuSCU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在空气中会重新吸水形成水合物。耳开心b嚴幼IS2-I7:哎蛊的他【知识拓展】化学干燥剂脱水原理分为两种:□与水可逆地结合生成水合物,如氯化钙、硫酸镁等:□干燥剂与水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注意:选用干燥剂时,必须注意不与被干燥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溶于被干燥的物质中。三、实验1.实验操作(1)研磨:在研钵中用研棒将硫酸铜晶体研碎。(2)称量:准确称量干燥的瓷堪堀的重量,并记卞瓷坦堀的质量mo,并用此堆览准确称取一定质量已研碎的硫酸铜晶体,并记下坦堀钳和硫酸铜晶体的质量(3)加热:加热晶体,使其失去全部结晶水(由蓝色完全变为白色)。(4)称量: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并记下瓷圮堀和无水硫酸铜的质量m2。(5)再加热、再称量至恒重:把盛有无水硫酸铜的瓷圮坍再加热,再放入干燥器里冷却后再称量,并记下瓷圮览和无水硫酸铜的质量,到两次称量的质量相差不超过O.OOlg为止。(6)计算:根据实验测得的结果求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屋。2.恒重操作方法:O意义:O影响实验误差的其他因素:称量的准确性;晶体加热时是否飞溅;加热是否过头;硫酸铜晶体中是否含有杂质;仪器本身等。3.注意事项(1)晶体加热后先放在石棉网上稍冷却,之后一定要放在干燥器内冷却,以保证无水硫酸铜不会从空气中吸收水分。(2)晶体要在坦堀底上摊开加热,有利于失去全部结晶水。(3)加热时间不充分、加热温度过低(未全变白),都会使晶体的结晶水没有全部失去。(4)加热过程中,应慢慢加热(可改垫石棉网),以防因局部过热而造成晶体溅失。(5)加热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导致硫酸铜少量分解。【练习】1.以下关于圮堀的使用,错误的是()A.加热时,应把圮坍放在泥三角上B.取放、移动圮堀时应使用堀坍钳C.坦堀加热时,要盖住堀坍盖不留空隙D.热的坦坍放在桌面上应垫有石棉网2.以下胆矶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胆矶晶体,开始用小火,后逐渐加大用大火加热B.加热、冷却、称量重复两次即是恒重操作C.加热后的冷却必须放在干燥器中D.加热时发现晶体爆溅出圮坍,则估计再加一些3.在胆矶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测定中,必须用天平测定的质量是()□胆矶的质量匚无水CuSCb的质量二瓷圮堀的质量□结晶水的质量□瓷坦堀+胆矶的质量匚瓷坦堀+无水CuSO4的质量A.匚和匚B.二和ZjC.口、匚和口D.口、□和口四、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误差分析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因变量X值m(CuSO4)m(H2O)称量的堀坍不干燥—晶体表面有水—晶体不纯,含有不挥发杂质—晶体未研成细粉末—粉末未完全变白就停止加热—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称量—加热过程中有少屋晶体溅出—两次称量相差>0.1g——课堂小波尔多液的发现1882年的秋天,法国人米拉德氏在波尔多城附近发现各处葡萄树都受到病菌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