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热和燃烧第一课热起来了第十周2009年11月2日——11月6日【教学目标】1.能体会到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能发出热。2.通过讨论、验证加穿衣服是否给我们增加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论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3.养成乐于和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论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给我们带来热”和“为什么多穿些衣服怎么会觉得热?”【教学用具】温度计、毛衣、两只瓶子、热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我们手冷时,谁有简单的办法让手热起来?(两只手搓一搓、烘热水袋……)二、让我们热起来1.当我们的身体感觉有些冷的时候,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自己会怎样做)烤火、在太阳下、运动、多穿衣服……2.这些方法是怎样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板书:方法热的原因烤火-------------火在太阳下---------太阳运动-------------食物的能量(谁能证明运动后热起来是食物的能量提供的?多运动就饿得快。)多穿衣服---------?衣服能生热吗?三、衣服能给我们带来热吗?1.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学习知识时与生活结合起来)(1)晚上,当我们进被窝时,你的感觉是什么?(2)当我们早上起来时,你感觉又是怎样的呢?同样晚上再次去睡时被窝还热吗?这一连串的问题让你对你刚才的想法是不是产生了怀疑?(3)衣服究竟能不能发热?同组内同学讨论并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2.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法,再在班上表述,大家评论其可行性。3.对设计合理有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在班上推广,并开展实验。4.对自己的实验作汇报。(1)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2)衣服会自己产生热吗?(3)多穿些衣服怎么会觉得热起来了?5.根据提问和自己的实验思考以上问题。6.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为什么多穿些衣服怎么会觉得热?小组讨论。7.把你们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大家评论其可行性。8.选一种最佳方案做一做。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衣服并不能自身发出热量,而热量却来源于我们的自身。那我们身体里的热量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同学们可下去思考和查资料教学后记:本活动给我的启示是1、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这个问题在学生中只有10人认为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其他的学生都认为衣服只能起保温的作用,不能生热,面对学生的知识经验,我引导他们思考猜测是否正确,并进行思维推断。2、在使用温度计测量字典的温度、毛衣包着的温度、毛衣包着字典的温度时,我发现上午上课和下午上课对于温度的变化有影响。上午温度处于上升状态,测量时位于阳光处的温度升高较快,与远离窗台处有较大的差距,下午温度处于下降的状态,位于阳光处的温度高于远离窗台处的温度;教室在背阴面的班级测量的温度整体偏低。3、不能用刚脱下来的衣服,刚脱下来的毛衣还带有身体的体温,测量时温度是逐渐上升的。所以我觉得课前要考虑清楚这些问题,排除这些干扰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