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友情提醒:本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徐州某学校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①栽培稻谷遗存②鱼纹彩陶盒③干栏式房屋④打制石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3.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文中“始祖”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该人物是A.蚩尤B.黄帝C.尧D.舜4.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伯益建立夏朝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5.实地考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同学们通过考察“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A.夏朝历史B.商朝历史C.秦朝历史D.汉朝历史6.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见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C.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D.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7.中国几千年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地瑰宝。请问成语“问鼎中原”反映的是下列哪个历史人物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题2图)8.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技术的使用开始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9.右图是战国形势图。在战国时期,群雄采取“合众势以攻一强”的策略。群雄“合纵”进攻的国家最有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10.现代考古在战国时期魏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铁器开始广泛用于农业耕作C.铁器只用于农业生产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1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A.秦孝公重用商鞅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12.《史记》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13.历史年代与世纪的计算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中必须要掌握技能之一。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时间是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3世纪晚期C.公元2世纪早期D.公元3世纪晚期14.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设立A.西域都护B.安西都护C.伊犁将军D.驻藏大臣15.“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C.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D.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16.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混战,其中为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战争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7.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