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讲述世界古代时,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前面讲述了交流的一种方式即暴力冲突,发动战争,这节将讲另一种交流的方式和平交往,而且友好交往始终是主流,教师通过采用大量的图片资料,角色扮演,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利用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课标精解】使学生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了两个问题:(1)阿拉伯数字发明与传播。介绍在古丝绸之路上,欧、亚、非三大洲的商人不断进行友好往来,他们交换各地的不同物产,传播各民族的文化,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友好使者。阿拉伯人对东西方交流的贡献如阿拉伯数字的传播。(2)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向往中国的文明与繁荣,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中国,旅居元朝长达17年之外,并在元朝朝廷中担任官职。回国后,他口述《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传播中国与东方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应该来说非常的熟悉,也非常的感兴趣,同时又跟中国的内容联系起来了,教师应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到关系的主流,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际交流与合作意识;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解读】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处理方法:教师可利用大量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运用问题教学﹑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马可·波罗的主要活动。通过动画﹑问题﹑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认识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以及在传播过程中阿拉伯人作出的杰出贡献。难点:认识世界各地区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处理方法:通过讨论﹑点拨使学生深刻认识和平交往的重大意义。【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策略】1、情境导入法: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认识历史人物,感知历史人物,触摸历史人物。对抽象的知识形成感性的认识2、分组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3、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探究知识,掌握知识【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5分钟设计一教师提问:想一想:东西方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主要有哪些方式?战争对人类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有什么影响?请总结一下。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点的复习提问,即加深对前面内容的掌握,又引发学生进一步去探究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二: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播放电影《马可·波罗》片段并提问,他是谁?他有什么贡献?由此导入设计意图:用一段影片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相应的问题,又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去探究知识。【2、讲授新课】30-35分钟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展示大量的图片如丝绸之路和沙漠驼队,《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等)1、丝绸之路和东西方的贸易[教师过渡]在古代,各国各地区之间常有战争发生。这些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但战争不是人类历史的主旋律,更不是东西方交流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研究人类文明的和平交往。公元前2世纪,中国西汉的张骞远赴西域,开通了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公元13世纪,意大利的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