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半固体制剂学习要点一、软膏剂(一)概述1.定义:软膏剂(ointments)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乳膏剂(creams)系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糊剂(pasters)系指大量的固体粉末(>25%)均匀地分散在适宜的基质中所组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2.临床应用:(1)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局部治疗作用;(2)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3.软膏的质量要求:均匀细腻,无糙感;稠度适当,易涂布;性质稳定,无变质;安全有效,不刺激;卫生合格,无过敏;损伤皮肤,先灭菌。4.组成:药物、基质(油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乳膏基质)、附加剂。(二)软膏剂基质1.油脂性基质(1)特点:润滑无刺激,油膜促水合,配伍稳定好,细菌不易生,油腻不易洗,释药性能差。(2)品种:1)凡士林:黄白两种,仅能吸水5%,不适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患处,但加入适量羊毛脂、胆固醇可增加其吸水性。2)石蜡与液状石蜡:常用于调节基质稠度或乳剂型基质的油相。3)羊毛脂:可吸收两倍量的水,因粘性太大较少单用,常与凡士林合用。4)蜂蜡与鲸蜡:一定的表面活性作用,在O/W型乳化剂基质中起稳定作用,常用于调节稠度或增加其稳定性5)二甲基硅油:又称硅酮,润滑作用好易于涂布,常与其他基质合用,做1为乳膏剂的润滑剂。但对眼睛刺激性大,不能用作眼膏基质。2.水溶性基质:(1)特点:无油腻易洗除、释药快、能与渗出液混合、可用于糜烂性创面。(2)品种:聚乙二醇:固体PEG与液体PEG适当比例混合可得半固体的软膏基质,可调节稠度。但对皮肤润滑性差,久用引起皮肤干燥,对季胺盐类及羟苯酯类等有配伍变化。3.乳膏基质:(1)特点:稠度适宜易涂布、油水混合易清洗、渗透皮肤能力强;水不稳定药物不适用,分泌物多的皮肤病不可用。(2)组成:油相、水相和乳化剂。(提示:油相基质大多是固体或半固体,注意和乳剂的区别)油相基质:硬脂酸、石蜡、液体石蜡、凡士林、蜂蜡、高级脂肪醇、植物油等。乳化剂:皂类、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酸山梨坦(司盘类)、聚山梨酯(吐温类)、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类)、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类)等。其他:保湿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防腐剂(羟苯酯类、氯甲酚、三氯叔丁醇等)。(三)软膏剂的处方设计1.药物性质:lgP≥1,分子量<500,容易透过角质层;lgP≥3,皮肤驻留性好。2.基质选择:表13-1基质类型的选择原则皮肤生理病理状况只起皮肤表面保护与润滑作用皮脂溢出性皮炎、痤疮等急性而多量渗出液的皮肤疾患皮肤炎症、真菌感染等皮肤病2适宜基质油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或O/W型乳膏基质水溶性基质乳膏基质3.载药微粒(1)形式:脂质体、微球、脂质纳米粒、磷脂复合物等。(2)功能:1)促进皮肤渗透,提高皮肤驻留性;2)提高药物稳定性,减少皮肤刺激性。4.皮肤性质(1)皮肤水合使角质层肿胀、疏松,有利于药物的扩散;(2)基质可能会影响皮肤的正常生理;(3)皮肤促渗剂可帮助药物透过角质层。5.软膏基质的评价与比较(1)稳定性评价:乳膏基质以油水分离为稳定性的考察内容。(2)基质性能评价:热敏性、黏度和流变性、酸碱度、局部刺激性和过敏性。(3)表皮渗透及皮肤潴留的评价:离体或活体动物皮肤。(四)软膏剂的制备1.熔合法(1)适用:固体油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或含固体药物量较多的软膏。(2)过程:加热基质2.研和法+药物熔融混合冷却软膏(1)适用:通过研磨基质能与药物均匀混合,或药物不宜受热的软膏。(2)过程:研磨药物3.乳化法+基质过筛研匀软膏(1)适用:乳膏剂的制备(2)过程:3油溶性成分+油脂性成分80℃熔融外相加入内相乳膏基质80℃水溶性成分溶解缓慢搅拌+药物软膏(五)检查与包装1.质量标准:包括主药含量限度、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类别、规格、贮藏等。用于大面积烧伤及严重损伤的皮肤时,需进行无菌检查。混悬型软膏需进行粒度检查。2.包装容器:塑料盒、塑料管、锡管或铝管。二、眼膏剂(一)概述1.定义:眼膏剂(eyeointments)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一般为油脂性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无菌溶液型或混悬型膏状的眼用半固体制剂。眼用乳膏剂系指药物与乳状型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