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古建调研报告建筑城规学院2010051226刘延亮XX市的古建筑,绝大多数是因为当初列强分割中国的时候遗留下来的,也有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下面就此次青岛之行所见所闻展开论述.山海关路1号XX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平角汇泉岬拱卫左右,湛山、太平山屏列于北部,占地150万平方米。因有八条以中国古代著名关隘命名的待街道(山海关、嘉峪关、武胜关、宁武关、居庸关、韶关、紫荆关、正阳关),故称“八大关”,实另有函谷关、临淮关两街。该地地势起伏,花木葱茏,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有近百幢造型迥异的西式别墅及别致精巧的庭院绿地、花木繁茂的街道,是中外闻名的度假疗养胜地和风景游览区。与花石楼隔街相望,一座法国乡村别墅式建筑,建筑四周是宽大的花园,环境相当幽静。许多国际友人喜欢这座别墅,瑞典瑞中友好协会主席米尔达每次来中国都专程从北京赶来这里住上几天,一些西方人士住在这里感觉像回到了欧洲。叶剑英元帅、粟裕大将和艺术大师刘海粟等先烈曾在此下榻.法海亭法海亭位于XX市北部,始建于北魏时期,XX县区夏庄街道源头村东侧,它是青岛地区最古老的一处佛教寺院。因纪念创建该寺的第一代方丈法海大师而得名。自1995年不断维修,同年成立XX县区佛教文化艺术展览馆,专门负责法海寺的维修和管理工作。维修后的法海寺占地面积约12亩,分前后两院。前院建大雄宝殿、东西配殿及佛教文化艺术展室,两侧及门前各有一颗距今约1500余年的高大银杏树。后院建三圣殿、东西配殿及相配套的服务设施。东跨院内有一株相传明万历年间寺内僧人栽的柿子树,寓意“万事如意”。前院东西两侧建立了展室,重点介绍了佛教从印度起源后,在西汉之际传入中国,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为中国社会所认识、接受,并最终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协调发展,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1页共38页总督府青岛总督府,气势宏伟,建筑面积为4083平方米,高度为30米,厚达60多厘米的外墙以黄色为基调,局部以花岗岩石料作装饰,石面加工粗朴,正门墙饰以淡绿色、淡灰色花岗岩石,顶部石料雕以美丽的图案,于粗放之中见精巧。米红色筒瓦、蓝色鱼鳞瓦、绿色牛舌瓦铺设的楼顶,使大楼更加精美别致。1957年环绕迎宾馆修建了围墙形成了占地面积达86000多平方米的庭院,院内遍植果树和多种观赏植物。迎宾馆是德国总督官邸旧址,坐落于信号山南麓,1905年10月-1907年10月建造,由德国建筑师马尔克设计,施特拉塞尔监督施工。因它是当年德国胶澳总督的官邸。故俗称“提督楼”。这是一座具有欧洲皇家风范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其造型之典雅,装饰之豪华,轮廓线条之优美,色彩之瑰丽,至今仍具居我国单体别墅建筑之前列,现在作为二十世纪初建造的这种风格的房屋在欧洲大陆甚至德国也不多见了。位于沂水路11号的总督府坐落在观海山之南坡,背山面海,居高临下,天然造就了权力机构的肃穆和威严气势。它始建于1903年,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根据19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艺术形式设计,大楼外表均采用青岛优质花岗岩石料砌成,屋顶覆盖红色筒瓦。整个建筑既庄重典青岛迎宾馆(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位于繁华商业区、风景区的中部。背山面海,雄伟壮观,它是一座欧式风格建筑精华的荟萃,始建于1905年,建成于1907年,是当时胶澳战区提督的官邸。建筑位于信号山半山腰上,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幽雅。建筑设计师为德国人拉查鲁维茨,建筑总监为施特拉塞尔,工程耗资为四十五万金马克。建筑面积四千余平方米,主体高三十余米。部分外墙饰以花岗岩作装饰,石料加工粗朴。米红色筒瓦、蓝色鱼鳞瓦、绿色牛舌瓦铺设楼顶,使大楼更加精美别致。建筑主体为四层,共有大小房间30个,其中主要展厅14个。各个展厅互相贯通,却又各成一体,更令人称奇的是,每个展厅又三个不同之处,其内部装饰之豪华、造型之典雅,至今仍雄居我国单体建筑之首列青岛花石楼第2页共38页位于第二海水浴场东端一处伸入海中的岬角上,黄害路18号。是八大关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融合了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一栋欧洲古堡式别墅,如果按近代欧式建筑传统模式去套它,好像并不十分贴切。此楼建筑面积753.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