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调研报告)第一篇:青少年犯罪调研报告)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调研报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犯罪问题日渐突出,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为此对就我县近3年的青少年犯罪情进行了调查研究,先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及主要特点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2008年25岁以下行政处罚人数379,占行政处罚人数19.3%,2009年25岁以下行政处罚人数479,占行政处罚人数25.3%,2010年25岁以下行政处罚人数407,占行政处罚人数21.2%,2011年25岁以下行政处罚人数50,占行政处罚人数13.6%。我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1、侵财性犯罪突出,扰乱社会秩序、人身伤害的违法犯罪占一定比例。部分青少年贪慕虚荣、随意挥霍,沉迷于网吧、电玩室开支较大,由于从正当渠道得不到足够的花销,便通过非法渠道掠取钱财。另外,由于自制能力较差、一时冲动、意气用事而参与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案件的人数也占一定比例。2、犯罪青少年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法律意识淡漠。一些青少年过早中断学业,进入社会,交友不慎、法律意识淡漠,其犯罪行为具有无知盲目、意气用事、不计后果的特点。二、我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概况1、强化领导,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我县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机制的健全完善,综治办、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法院等各成员单位相互配合协作,认真履行职责,各项工作扎实推进。2、齐抓共管,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组织协调工商、城管、文化、卫生、广电等有关部门,强化校园周边秩序的整治;严格网吧实名制度,加强远程监控和现场检查。文化部门加强对网第1页共18页吧的管理,积极组织“扫黄打非”,对网吧等娱乐场所定期检查监督。3、立足挽救,做好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矫治工作。根据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特点,各级司法机关有针对性地开展关心和帮教工作,坚持以教育为主,依法从轻处罚或免予处罚。工商、检察、文化等部门积极开展争创“青少年维权岗”活动;法院少年庭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寓教于审,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的放矢进行感化教育。尽管各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要形成家庭、学校、社区、司法、社会的立体预防网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教育理念存在偏差。部分学校对学习成绩和行为规范较差的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甚至采取排斥态度,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学校法制教育缺少针对性。2、家庭教育存在缺陷。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庭成员不良品行、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等是导致孩子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对于家庭教育失当或前期教育失败的家庭,社会能够给予引导帮助的力量比较薄弱。3、社会环境存在不良影响。网吧负面影响仍较严重,社会不良文化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青少年活动场所缺乏。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建议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关系着千万个家庭的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为进一步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提出如下建议:1、改进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青少年健康的价值观、良好的基本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在学校受教育期间,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教育的意见》,坚持教育为本,在抓好课程教育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促进青少年良好道德风尚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完善学校考第2页共18页评考核工作的指标体系,针对生源情况的差异,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不能简单地实行“一票否决”。二要重视法制教育。创新法制教育课的形式,既要生动活泼,又要保证法制课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青少年的认识能力和身心特点,联系现实生活中典型案例,通过模拟法庭、参观少管所、知识竞赛等活动,做到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基本法律知识,体验中增强法制观念。三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