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调研报告内容提要:社区青少年是城市市场经济改革中出现的边缘化弱势群体,具有群体结构复杂、活动方式结群、活动方式边缘等特点。对社区青少年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事关社会的长治久安与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也事关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社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要确立“以人为本、依法维权、热诚服务、促进发展”的科学理念,要从改变社区青少年的消极心态入手,以解决实际困难为突破口,同时要整合各方资源,加强教育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不断充实和改进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手段,“教”、“管”配合,以“教”为主.形成配套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关键词: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以下正文: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人与推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出现了一批未能升学、就业16-25岁的青少年—社区青少年,他们是城市发展中不稳定的边缘化弱势群体。如何教育管理社区青少年帮助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丈面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此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一、牢固确立“以人为本、依法维权、热诚服务、促进发展”的科学理念所谓“社区青少年”是指16至25周岁、无固定工作和收入或已终止学业和尚未进一步就学的青少年群体。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所进行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是旨在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的一项开拓性试验。从政府实施社会控制,确保城市长治久安的角度,把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看作是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的系统工程,当然是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但我们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因为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同时更应是一项事关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护其合法权益,不断增强他们社会竞争力、适应力和自主发展第1页共7页能力的希望工程。做好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维权、热诚服务、促进发展”的科学理念,并在具体工作中充分体现。必须把政府“自上而下”的工作规划与社区青少年“自下而上”的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绝不能因为求社会稳定这个宏观目标,而忽视社区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和他们求发展的合理需求。社区青少年工作者必须从心理上摈弃对社区青少年的一些带有明显偏见的传统观念,并在平等机会和尊重人格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切实维护他们整体的合法权益,促进他们均衡地健康发展。只有牢固确立“以人为本、依法维权、热诚服务、促进发展”的科学理念,并以此理念开展工作,才能使社区青少年成为一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才能真正做好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治工作。二、突出重点,针对实际,从改变杜区青少年消极心态入手社区青少年的情况复杂多样,社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有重点。那些准备创业和升学,以及预备出国的纯粹过渡性的社区青少年,不是我们教育管理的重点。而那些文化程度低,失学、失业、失管时间长,没有一技之长,整天混日子,没有进取心,家庭社会对其无力约束的青少年,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这些青少年心理消极、自卑,但心理戒备意识强,外界不易与其沟通,不少人抱着过一天算一天,得过且过,乃至破罐破摔的心理。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疏通和引导,加之交友不慎等原因,极易走上歧途。对于这些社区青少年要重点解决的首先是心理问题。有关调查发现,社区青少年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在于缺乏对自己的正确定位,结果心理耐挫折力不强,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引发偏激、攻击等心理问题,以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社区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是开展其他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努力为这些社区青少年营造一种受尊重、被关爱的氛围。家庭、朋友和社会的关爱能够帮助他们培养自尊、自信,改变懒散的生活习惯,重新第2页共7页鼓起工作和学习的想法和愿望。同时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尤其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尽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戒备心理,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与正常社会的联系和交往,帮助他们摆脱各种情绪烦恼,克服各种心理困难。在改变其消极心态,使其树立自信自尊的基础上,我们要加强他们的人生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