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领域调研报告社区服务是社区社会服务的简称,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内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在我锡山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的社区建设在城市进程中随着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城乡社会管理模式并轨,经历了探索起步、示范创建、深化推进、统筹发展四个重要阶段,取得了突破性工作成果,被民政部确定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针对目前我区城乡统筹推进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与和谐社区创建的进展状况及实际效应,结合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社区如何依托建成的社区服务平台,不断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拓宽社区服务领域,丰富社区服务内容,日渐满足居民对经济、物质、生活、环境及精神方面的各类需求,择优打造各自的特色品牌,已成为当务之需。经笔者前阶段调研摸底,掌握了较为完整的信息和数据,对我区如何打造社区服务特色品牌做了初步思考。一、现阶段全区社区建设中社区服务的基本情况至*年底,在我区现有的39个社区(其中1个与村合署)和77个行政村中,总数115个单位已有85个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建成率达74%;69个创建成区级和谐社区,达标率达60%。同时有15个单位通过了市级“和谐示范社区”命名,3个单位获省级“和谐示范社区”表彰。从上述达标单位的工作情况看,都通过统筹推进了城乡社区建设,利用新建和改扩建建成的社区服务窗口和平台,初步实施和提供了为辖区居民、党员和驻地单位的相关公共、便民利民、自助互助、党建等有效服务,为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基层居民生活质量和满足精神物质初步提供了需求渠道,其主要成效体现为:(一)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服务环境明显改良。按照锡发[2004]22号、锡发[2007]39号、锡办发[2005]22号、锡办发[2007]78号和锡办发[2007]79号等文件的要求,区、镇、社区(村)各级都相继加大了对社区为改善基础设施的多元化专项投入,通过“四个一批”(即规划布置新建一批、资源共享整合一批、加层扩建解决一批、房产置换落实一批)的办法,分第1页共7页别按村(1000-1500平方米)和社区(800-1000平方米)的标准,对集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用房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至08年底,建成总面积达13.5万平方米,总投资1.15亿元(其中区财政已拨出740万元专款,用于对达标单位给予一次性以奖代拨补贴)。社区基础设施的改良,使社区工作环境日益完备,社区服务和活动条件明显改善。(二)政策体系基本构成,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社区建设专项文件的陆续出台,各级工作机构的建立和实施方案的推行,费随事转工作经费三级保障机制的落实等一系列保障措施,源头上无疑为社区服务输送了工作血液和提供了政策扶持。08年按锡办发[*]93号推进的服务进社区活动,实现了区级部门、镇(街)和社区(村)服务工作的对接、联动和双向考核。部门社区服务工作指引的制定实施、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操作指南的上墙公示、工作流程的编划明晰,服务卡片的广告化发放,均为社区实行优化便捷服务、实现长效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平台作用初步发挥,服务功能有效拓展。按区内业已形成的区、镇、社区(村)三级联动服务机制,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总体上已利用各自设立的“厅、站、室、校、场、栏”等,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相应的社区管理、服务和相关活动,基本展示了服务进社区活动确定的公共服务的信息采集、项目受理、咨询代办等社区服务的规定动作,并在便民利民服务项目上,套路多样,各施拳脚。同时在社区活动中通过整合和利用人才、场地、器材、项目等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彰显各自特色,营造了氛围,凝聚了人心。(四)工作指引贯穿主线,服务项目形式多元。以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构成的十四个主要业务指导部门,都针对各自服务重心前移下靠的操略,制订出台和汇编了服务进社区实施方案与工作指引,基本为社区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业务运作渠道和操作方式。各社区(村)亦以服务进社区服务活动为抓手,结合自身优势设立多种类型的服务项目,为民提供相应的社区服务。其中以黄土塘村、廊下村为代表的村民论坛,张泾社区的“相约星期四”活动,东湖塘社区的少儿书画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