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评课稿《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通过两件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在教学中,白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扎实有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再以悟促读。一、过程设计有效。学习生字时白老师指导学生认清字形,学习写法,然后再让学生练写,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掌握得也会比较牢固。在初读课文的时候,白老师不放过任何一个读错的地方,读好了之后再指名读那一节加以强调,加深印象。本节课朗读很充分。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在让学生自读感悟这一环节中。文中的儿子爱父亲,是通过栽花这一段来体现的,儿子才10岁,却懂得怎样去关心父亲,为了让父亲欣赏到美丽的鲜花,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花。父亲爱儿子,从赏花与写信这两件事体现出来,怎么样让学生感悟到父子之间的爱呢?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了,他们有能力通过自读,来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所以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品。在此过程中,老师非常重视方法的指导。一开始就提出阅读要求,这一要求本身就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该怎么去读书。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老师也在不停地指导,有时是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记号,怎么写感受,有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告诉同学们他是怎么怎么做的,为阅读有困难的同学做一示范,二、想跟老师交流的地方:教学第一件事栽花赏花的时候可以少花些时间;课上可以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感悟,准确的把握好时间,板书过于简单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评课稿听了钟老师《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课,下面谈谈我的感想。1、猜谜语激趣导入,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出示一张“听诊器”的图片引出课题,可能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因为好多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听诊器。2、教学过程完整,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教学目标明确,从板书课题到新授到小结,教学过程完整。同时抓住一系列重点问题展开: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是怎样发明?有什么用处?从引导学生实验,体会雷奈克的心情入手,一步步深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3、阅读对话中有效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进行教学,如用果然造句,让学生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词语的用法,再进行造句训练,最后让学生独立造句,可谓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收到了“一石二鸟”之功效。当然,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值得商榷的是:1、在教学中应注重板书,板书可以分为三大块,左边可以写重点,用不着擦掉的,中间可以写次要的,右边可以灵活运用2、讲解课文详略不当,钟老师详细的讲解了所有的内容,没有突出重点段落3、要继续加强读书,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4、因为时间关系收尾太仓促,应该总结一下全文,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了什么收获。